小学数学方程教案5篇
  小学数学方程教案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13页,“回顾与”、“练习与应用”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等式与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通过练习与运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方程的方法和一般步骤,会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
  1、谈话引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你能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吗什么是方程什么是解方程呢
  在小组中互相说说。
  2、组织讨论。
  (1)出示讨论题。
  (2)小组交流,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你是怎么获得这个知识的我们在学习这个知识时运用了什么方法
  (等式与方程都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等式性质:)
  (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同学们对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掌握得很好,我们不仅要理解概念和意义,还要会熟练地运用。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1题。
  (1)独立完成计算。
  (2)汇报与展示,说说错误的原因及改正的方法。
  2、完成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你用怎样的方法连线的(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把x的值代入方程。)
  3、完成第3题。
  (1)列出方程,不解答。
  (2)你是怎样列的怎么想的大家同意吗
  (3)完成计算。
  4、完成第4题。
  单价、数量、总价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指出:抓住基本关系列方程,y也可以表示未知数。
  三、课堂
  通过回顾与,大家共同复习了有关方程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小学数学方程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等式、不等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等内容,进一步巩固加深学生对方程的理解和认识。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会列方程解决简单问题。
  3、感受式与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培养初步的代数思想。
  教学重点:
  明确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灵活的用方程解答两步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找等量关系式,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都记得这首儿歌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请你来接下句
  三只青蛙_________;
  五只青蛙呢
  N只青蛙呢
  一首小小的儿歌展示了数学的机智和趣味,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这首儿歌不仅融入了数字,还包含着字母,用字母来表示数。我们今天的课就围绕用“字母表示的数”来展开。
  二、进行复习
  1、用字母表示数
  (1)同学们想一想,在数学中有哪些地方常用字母来表示
  生列举: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即s=vt)
  计算公式(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s=ab 圆柱的体积公式:v=sh 等)
  运算定律(加法结合律:a+b+c=a+(b+c)等)
  (2)请同桌之间相互举两个这样的例子。
  (3)你们知道为什么用字母表示数吗
  (4)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请大家翻开课本71页,抓紧时间做一做吧。生自主完成课本(1)~(4)题。师巡视;完成后全班交流答案,重点说一说表示的意义。
  (5)现在我把第(4)题做一下修改:一台插秧机上午工作5小时,下午工作3小时,上下午一共插秧160平方米,问:每小时插秧多少平方米
  算法有两种:其一:算术方法:160÷(5+3)=20
  依据:总插秧数量÷时间=单位时间量
  其二:列方程:x(5+3)=160
  依据:单位时间量×时间=总插秧数量
  观察比较:以上两种解法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根据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式。
  不同点:解法一:以已知推出未知,是算术法。
  解法二:把未知数用x表示,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方程。
  同学们想一想,等式和方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方程有哪些性质呢(等式 、含有未知数)
  2、方程
  (1)判断下列哪些是方程(说明理由)
  7+8=3×5 4a+5b a+12=89
  4x=y 3+100 25+y 6+x=0.5×3
  (2)你会解方程吗从中选择一个试一试。
  (3)如何判断方程的解是否正确
  (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怎样的
  讨论后得出:①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②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
  ④检验,写出答案。
  3、列方程解决问题
  (1)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列方程解方程能帮我们很快解决。例如,这副乒乓球拍到底多少元呢让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请生一起看书71页例一:李老师买下面的球拍,给售货员100元,找回2元,一副乒乓球拍的价钱是多少元
  引导生认真审题,找出等量关系,自己列出方程并求解。交流解题思路。
  (2)生尝试自主解决例二:相遇问题。师巡视,请生到黑板完成,全班交流。
  (3)练习
  ①练一练1
  ②师展示习题:说出下面每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1)女生人数,男生人数,全班人数;
  (2)苹果的重量,梨的重量,梨比苹果少的重量。
  (3)一辆公共汽车中途到站后,先下去15人,又上来9人,这时车上正好有30人,到站前车上有多少人
  (4)一本书240页,小刚看了5天,还剩165页没看,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③课本练一练5
  三、小结
  说一说你今天的收获在哪里
  小学数学方程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形如ax+b=c、ax-b=c的方程的解法,同时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更多推荐

方程,关系,等式,表示,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