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课题总结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主研究能力课题总结镶白旗小学焦杰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目标及实践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研究的主人,教师是数学研究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强调要把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研究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式。”XXX终身教育局长XXX说:“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研究的人。”因此,探索如何培养学生自主研究数学能力势在必行。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所谓自主研究能力就是研究者在研究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我能学”、“我会学”,从而提高研究成绩,增强终身研究的愿望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会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研究活动,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独立研究,获取知识。
三)、课题研究实践意义
培养小学生自立研究的前提是具备了积极的参与意愿与良好的参与动机。当学生把握了自立研究的方法、技巧,也就是把握了一系列自立研究的策略,自立研究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活动,才能增强学生独立性、积极性、自立性和创造性等品质;让学生主动参与探求新知的过程,使学生主动地得到发展,在课堂上能够积极主动探索、了解、思考、质疑、承受、评价等,课外自立地挑选,规划安排本人的研究,利于学生自立研究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课题属于教育行动研究,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因此研究方法将采用调查研究(问卷)、个案研究、实验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策略
1
根据实际,教材内容中选择一些典型的、可操作性的内容进行研究,通过教师引导、师生间的相互活动,充分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师生的相互交流探究,达到解决问题形成新的认识的目的。培养学生自主研究数学的能力具体主要从以下途径入手:
一)、创设良好的研究氛围,让学生有“条件"自主研究。
教师在课堂上创造轻松、愉快的研究气氛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研究兴趣和信心倍增,接受能力强。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勇于提问,大胆发言,敢于指出别人的错误,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并及时给予肯定。真正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亲切和蔼,使他们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愉快地研究。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自立研究
三)、提供给学生“激励”评价,让学生“敢于"自主研究
数学评价是对学生通过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达到的水平作出评价,同时对学生改进研究和完善自我进行导向;又是实施教学反馈,评估和决策的重要环节。学生在自主研究的氛围中,有了自由发表个人见解和疑难的机会,他们思维活跃,又存在着认知的差异性,因此,老师要适时地评价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如计算表面积我们可以有很多种分割方法,只要是思路符合,教师都给予积极地肯定。教师“蹲下身来”,以儿童的眼光欣赏数学,接纳学生各种不同意见。特别要让学生意识到“回答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连犯错的勇气也没有”。这种激励性语言及时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自主学的信心和勇气。
四)、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立研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研究方法。要学生主动地研究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研究的方法和策略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研究的主动权,真正属于研究主体位置。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留给
2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预、质疑、动手操作等具体活动提高创新能力。如在研究长方体表面积时,鼓励学生自制长方体,展开后观察研究其表面积与体积的异同。
五)、提供讨论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分享"自立研究成果。
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引导学生自立研究,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情况,让学生充满自信。经常设计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做研究的主人,充分表示本人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同时对其他同砚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作出本人的判断不仅锻炼同砚们的交际能力,也增强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
更多推荐
学生,研究,自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