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研究
摘要:《单元整体性教学设计》提倡以整体性思维来思维,有利于提高整体性教学效果。就小学生而言,数学单元设计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特别是在新课标实施的大背景下,它的目标设计更偏向于对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身为一名一线的数学老师,必须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对数学学科的单元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审视,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究,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设计,然后将单元内容有效地、合理地分配到特定的课程中,从而在单元的基础上,实现特定课程的动态规划。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与思考
引言: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学进度的安排往往是以教科书教材的知识目录为主要内容,任课教师会按照目录的先后次序,对其进行讲解。这种教学节奏看上去没有任何问题。然而,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分析之后,作者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因为教科书教材的知识分布比较松散,同一个模块的知识往往被分散在两本甚至三本教材中,对其进行讲解。因此,这种方式所带来的知识学习的分散性和复习的零散性,在无形之中,给学生们增加了课业负担。基于此,本文将以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为研究核心,并结合
实际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以期能给广大数学教师带来一些启示。
1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1内容缺乏联系
数学是一门很有逻辑的科目,它所牵涉到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是相互关联的,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它是一个层层递进、相互补充的过程。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们经常是以一个课时为教学单元,在备课的时候,他们只是根据这一课时的内容来准备,而且在讲解的时候,他们的讲解也缺少了与其它知识点的比较和联系。这主要是因为教师的教学理念有问题,他们缺少了整体思维,没有意识到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性。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他们不能将数学教学的作用和价值完全发挥出来。如果时间长了,这就会对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造成学生很难对知识点进行灵活运用,从而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1]
1.2缺乏互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要将基础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外,还应该对学生的核心素养
进行充分的培养,让学生形成分析问题的习惯,从而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他们的创造力进行激发出来。要想培养好这种能力,就必须要在课堂上加强对其的指导,要在课堂上开展探索活动,为其提供一个发展的契机。但是,有些老师在进行教育的时候,却忽略了对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他们仅仅是简单地将基础知识进行讲解,或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反复的刷题,以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积极地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思考和探索,也没有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互动关系,这很可能会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丧失兴趣,与此同时,也会对课堂的学习气氛产生影响,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效率下降。[2]
2数学知识教学重组中需注意的方面
数学知识重组是将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理念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并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要注意的是:一是知识重组要注意知识之间的纵向关联,数学知识的教学一定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将单元教学理念引入到数学课堂中,老师要做的不单单是将大块的内容进行二次划分,还要将大单元知识中的分散知识点按照知识内容的层次进行纵向罗列,使单元学习变得井井有条。二是知识之间的横向渗透,虽然
本课程的总体教学思想强调的是知识的纵向递进,但每一个知识点的扩展也很重要,因此,在课程的时候,老师要将这些扩展的知识延伸到相应的知识点上,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在知识和思想上产生共鸣。 [3]
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途径
3.1加强单元整体备课
要提高小学数学综合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充分利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加强整体备课。备课在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变得更加游刃有余,从而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特别是在课堂上,要想实现整体性教学,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整体性的准备,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整体性准备能力。在制定了本单位的总体教学目标之后,老师们要把教学目标分解到每一节课,制定出一些小的目标,这样才能保证及时地把握到教学的进度和教学的效果,并在现实条件下做出相应的调整。为更好地促进整个教育的发展,学校要经常召开座谈会,让各个年级的数学老师都要进行集体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并给出合理的建议与建议,保证各个班级之间的教学进度同步。从而使学生在
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从而提高学习的总体效率。[4]
3.2重组课时模块,让教学变“分散”为“整合”
以不同学生的发展特点为依据,在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按照教材编制的每一课时来上课,而是要对课时内容进行删减、增补、调整。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重构。重组,其实就是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再整合,在规定的课时里,把重点放在最重要的部分,使其达到最好的效果。
3.3利用思维导图搭建知识结构
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展现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框架进行整理,还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地扩展,所以它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大量的运用。在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思维导图,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整理出自己所需要的知识点,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系统。
3.4专题训练加强巩固
教学课题的设计可以让老师更好地对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还可以用专题练习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吸收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首先,要根据本课程的重点、重点、难点等,强化课程主题的设计;课题设计应以该单元的重点和难点为中心。老师们要与重难点问题的考查方向相结合,来选择适当的主题,保证所选的主题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参照性,让学生们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可以深化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并对试题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设计,由易到难,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也能逐渐对知识点进行回顾和总结。 [5]
总结:综上所述,将小学数学学科的学习作为一个目标,对其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和规划,可以推动学生的学习思路从单一性向整体性的转变,从单独培养学生的传统知识学习,向知识深度思维发展学习的方向转变,这样可以有效地加深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他们的学习思路,同时也可以更好地避免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消极效应,帮助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大量的实践经验也表明,单元整体教学有助于对当前小学数学学科存在的形式化问题和局限性问题进行调整,有利于推动学生的深度学习,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君.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的思考与实践[C]//.对接京津——协调推进基础教育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2:2503-2505.
[2]李细交.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C]//.对接京津——协调推进基础教育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2:494-496.
[3]李海军.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设计的教学思考[J].广东教育(综合版),2022(04):51-52.
[4]夏隆.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智力,2021(35):25-27.
[5]王灵勇.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21(16):50-55.
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规划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H220250。
作者简介:赵改果,女,山西运城人,中小学高级教师,山西省特级教师,主要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更多推荐
教学,进行,学生,数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