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上册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班级人数
上学期期末成绩统计
备注
总数
及格
人数
及格率
优秀
人数
优秀率
1、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根据算式的特点正确选择口算和笔算,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经历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用乘法计算的认识过程,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用口诀计算乘法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活动,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利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相应的除法;初步认识简单的乘、除法竖式,初步学会用竖式计算表内乘、除法。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
4、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常识,充分地观察、操作、判断、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能用折、剪、拼等方法进行图形的转化、变换。
5、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测量或估计物体长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活动过程的探索性的数学结论的确定性,逐步养成细心计算、自觉检验、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材简析
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乘法的含义,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除法的含义,用乘法口诀求商,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单实际问题,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线段的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观察物体
本册教材共安排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
重点:乘除法的计算及解决问题
难点:认识并使用常用的单位厘米、米;观察物体的方法;解决问题。
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积极学习组织教学的方法艺术以提高每节课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精心设计形式多样,思路、答案开放的练习题,以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2、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掌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以新的理念武装课堂。
3、严格要求,加强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训练和培养注意加强学生的补差工作。采用教师集中补差和学生互助等形式进行注意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严格要求相结合,力保让每个学生都不落人后。促进学生从小热爱学习习惯的养成。
4、注意结合相关内容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学中要注意知识面的扩展,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能力。
5、注意和学生家长联系,密切注意学生在家的表现,将学校教育的作用延伸到校外,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序号
单元名称
课时数
起止日期
备注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表内乘法(一)
表内除法(一)
厘米和米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观察物体
期末复习
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进度计划
本单元主要教学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式题,以及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算理,形成计算技能,民发展运算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单元教材安排了四道例题、两个“试一试”和两个练习。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的特点合理、灵活地选择笔算和口算方法,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1.使学生能列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掌握比较简便的竖式书写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笔算和口算。
2.使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以及有条理表达的能力,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初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内  容  安  排
授课时数
起止日期
备注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练习一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练习二
 
  单元第  课时                  日              NO:     
教学内容
连加、连减,第1~2页例1,“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竖式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提高运算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书写规范、工整的良好习惯,感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常确地笔算。
教  学  过  程
思考与修订
一、复习引入
1.笔算
82+17=       22+19= 
     55-25=       72-28=   
2.口算
 4+8+5=     704020    304020
230+50=   17-8-4=     1493
提问:你是怎样计算这两题的? (或者问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3.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连加、连减的计算。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连加
1、出示例1页情景图
你能从图上了解到什么信息?你有什么问题?
师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三一共了多少只纸船
2、估一估三一共了多少只纸船
谁估计得准确?让我们来验证一下。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
3、反馈
①反馈算式
大部分学生列的算式可能是:1927+26,教师板书算式。这是一道三个两位数连加的算式,想一想,要先算什么,你能正确计算吗?学生尝试计算。 
②反馈算法
可能有口算也有笔算,让不同算法的学生板演。
怎样算比较好?学生讨论,师总结:这是一道两步计算的算式,而且还要进位,用口算容易错,还是笔算比较好。
4、让用笔算的学生说说是怎样列竖式计算的?(学生如没有出现简便算法,教师可指导学生看书或自己板演。)
5、哪种方法好?好在哪里?(这种把算式连起来写的方法,不仅可以少写一个“46”,比较简便,同时可以避免计算过程中抄错数的错误,使计算正确、迅速。)
为什么可以把两个竖式合起来呢?(因为 46是第一步算出的和又是第二步的加数,所以可以这样写。)
这个结果与你的估算结果接近吗?
6、学生练习:46+25+17
(二)教学连减
1、出示试一试:902528。
 提问: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计算时,要先算什么?在用竖式计算时,竖式可以怎样写?自己在下面试一试。
2、生试算,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是怎样算的。
3、小结:在计算连减的算式时,也可以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计算过程比较简便。
4、学生练习:752819
三、巩固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并说一说怎样有竖式计算,两个竖式连写时,要注意什么。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分组练习,指名板演,集体讲评。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解题时是怎样想的。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读题并解答,指名一人板演。
交流算式和得数,学生口答。说说想法。
四、当堂检测
完成补充习题第1页。
五、课终总结
我们这节课学了什么?这节课学的连加、连减和以前所学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1927+26=72(只)    902528=37
  单元第  课时                  日              NO:     

更多推荐

学生,计算,数学,问题,乘法,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