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城固县集灵小学杜英华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0~51页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学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运用运算律进行简算这三方面的内容。在三单元之前,教科书多次渗透了运算律和简便计算的一些方法,学生积累了初步的学习活动经验。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第一次系统地学习运算律及其应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为后续在小数、分数运算中应用运算律进行简算打下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初步的学习活动经验,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及认识中括号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定律,从知识层面上看,学生学习、理解、运用起来比较容易,而且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也已经渗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上课思想容易开小差,所以必须用新颖、轻松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形成主导,让每个学生都自主参与探究规律的学习活动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加法、乘法交换律,知道减法和除法没有交换律,能根据交换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经历观察、猜想、计算、验证、联想、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能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发展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枚举、观察、比较、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不完全归纳法的演绎推理能力和运用较合理的数学语言进行归纳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合作、自主探索活动增强学生的简化思想,提高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策略和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
概括能力,渗透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教法:观察法、枚举法、比较法、推理法、验证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小猴子吃桃子的故事”。
小猴子最喜欢吃桃子了,猴妈妈每天上午发给小猴子4个桃子,下午发3个桃子,时间长了,小猴子不高兴了,怎么每天下午都少一个桃子呢?于是猴妈妈每天上午发给小猴子3个
桃子,下午发4个桃子,这下小猴子高兴地笑了。
师:听完这个故事,你想对小猴子说点什么吗?
生:小猴子,你每天得到的桃子数一样多。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够抓住桃子的变于不变进行分析,今天就抓住数学中的变与不变来探索规律。
(设计意图: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成语故事《朝三暮四》,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让学生初步感知交换律,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探究规律,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数学书50页主题图中的两组算式
4+6=        6+4=          3×5=          5×3=(1)请学生口算结果
(2)用等号把两个算式连接起来
2、观察并猜想
(1)观察上面的算式,说说你有哪些发现?
(2)引发思考:为什么每组算式的得数都相同?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讨论要求:①看清每组算式中的运算符号。
②观察每组算式中的两个数,思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③小组讨论并思考:为什么结果没有变?
(3)指名汇报,互相补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算式中的异同点,在思考中进行合作交流讨论,从而得出交换加数和乘数的位置,它们的结果不变,为后面的进一步验证奠定了基础。)
3、举例验证
(1)通过观察上面的算式,我们感受到如果交换加数和乘数的位置,它们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但是如果换成其他的数,还会有这样的现象吗?
(2)学生独立思考。
(3)学生汇报,师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举例验证的过程,是学生经历不完全归纳的过程,对于学生识记加法和乘法交换律有重要的作用;举例验证有利于学生将新的知识纳入到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个性化建构。)
4、归纳概括
(1)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发现的规律。
(2)引导学生给发现的规律起名字。
(3)教师小结并板书
(4)引导学生尝试用符号表示发现的规律,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归纳、抽象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和理解定律的意义,使学生体会到符号的简洁性和概括性,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
5、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进一步明确运算定律。
(1)出示书50页生活中的事例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找一找生活中的事例,并引导学生说一说。
(设计意图:激励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有效地信息,加以观察、分析,丰富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现实背景,感受它们的客观存在,进一步确认所发现的规律。)
6、引导学生结合今天学习的知识解释下面计算的道理。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解释计算的道理,既加深了对两个运算律意义的理解,又感受到了运算律的价值。)
三、联系实际,巩固练习
1、基础练习——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填一填。
53+67=()+()
○+△=()+()
789+()=201+()
40+85+60=40+()+()
68×29= (      )×68
b×764= 764×(      )
20×47×5=20×(    )×(    )
2、巩固练习——下面的等式符合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吗?
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并说一说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拓展练习——减法和除法也满足交换律吗?举例试一试。
教师小结:只有两个数相减或相除时,是不存在交换律的。
思考:如果是120-80-20和60÷5÷6,可以交换位置计算吗?(设计意图:几个层次的练习,内容丰富,提供了具有价值的学习内容,使全体同学都参与到有趣的数学学习中,既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又复习巩固了全课的内容。)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自己的整理总结中再次巩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更多推荐

学生,交换律,学习,运算,数学,乘法,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