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案例
Xxx
案例一
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的《加法》这一内容时,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孩子们,你们喜欢玩气球吗?这节课老师看那些同学听讲认真,回答问题积极,我就把气球奖给谁!然后,出示课本的例题插图,一个小丑左手拿了3个气球,右手拿一个气球。一共有多少个气球?然后引导学生说出算式:3+1=4使学生明白,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时要用加法.让学生明白加法的意义.
二、把抽象的计算直观具体化。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对于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有困难.因此,我有拿出食物气球,请一个学生上讲台,左手拿3个,右手拿1个,然后再问学生,他两只手上一个=共有多少个气球?让学生把两只
手上的气球合在一起,使学生明显的看到合起来.
三.明确算理,彻底让学生明白加法的意义.
dream 做梦 dreamed / dreamt dreamed / dreamt 请学生说一说算式3+1=4所标示的意思.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只要他能说出就说明理解了.我想如果学生明白了算理知识,计算应该很简单了,一眼就看出来是多少了.
5. 含有双写字母的词,将双写改为单写,在词尾加t。如:keep—kept, sleep—slept, feel—felt, smell—smelt当然,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开始接触加法这个重要的新概念,除了单纯计算的教学之外,对于加法的意义一定得让孩子们弄清楚,这对以后解决问题非常重要.
eat 吃 ate eaten 案例二
shine 发光 shone shone 一年级上册继上一个案例后的一个课时.计算:3+2=
can 能 could × 这是学生第一次真正的开始接触加法的有关计算.(虽然在幼儿园他们已经会计算这道题.)课前我出示了例题的插图:一棵松树上待了3只松鼠,还有2只松鼠从宁一棵松树上跳来了。根据加法的意义求一共有多少只松鼠?学生列出上面算式。这节课的重点是计算教学。出示算式之后,让学生思考等于多少。因为有了学前教育,可能百分之百的学生都知
道等于几。但是得让学生说出计算方法。“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说出各自的方法。有点是接着数1、2、3、4、5。也有的是从3后面接着数4、5.还有的利用加法的意义3和2组成5。不管是怎么算的,一定得让学生说出想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学生思考的过程,也是他明白算理的过程。
bear 忍受 bore born 案例三
write 书写 wrote written 一年级数学下册:8、7、6加几这部分内容的计算:8+5=
burn 燃烧 burnt / burned burnt / burned 这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把抽象的变成直观形象.因为是一年级的学生,所以课前让他们准备好了学习用品小圆片.通过动手操作摆一摆来计算.先摆8个,接着摆5个.再让他们看看桌子上一共有多少个?给出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提问.出现了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凑十法的,也有一个一个接着数的,这里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只要是合理的都可以。重点强调凑十法。动手操作既满足了小孩好动的心里,又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加深了他对知识的记忆。
wind 缠绕;上发条 wound wound 案例四
一年级数学:“11+2= 13-2= ”
在课前我是以复习旧知带入新课的。课前练练10以内的加减法。为本节课打好基础。动手操作是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方法。只有让他们亲身参入了知识的获取过程,才会理解的透彻。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先出示计数器让学生播出数字11,再问加2应该怎么拨?在哪里玻珠?很快学生说吃应该在个位上再拨2颗。最后看计算器是13.然后再让孩子们拿出11根小棒,先放在右边,再拿出2根放在桌子的左边,最后看看桌子上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引导学生用算式表示出刚才的过程。然后想想你是怎么算的?让学生说出计算的过程。是他们明确算理。然后以同样的方法教学减法。
awake 醒来 awoke awaked / awoken 数学课上以旧知导入新知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方法,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计算教学也不例外。这节课的导入就是以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来设计的。
更多推荐
学生,计算,教学,知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