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至三年级新课程内容
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新课程内容
分别阐述各个学段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标准。
“数与代数”的内容要紧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它们差不多上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能够关心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要紧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统计与概率”要紧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关心人们作出合理的推断和推测。
“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关心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体会,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解决
与生活体会紧密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进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明白得,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内容结构表
学段
第一学段(1~3年级)
第二学段(2~6年级)
第三学段(7~9年级)
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
●数的运算
●常见的量
●探究规律
●数的认识
●数的运算
●常见的量
●探究规律
●数与式
●方程与不等式
●函数
空间与图形
●图形的认识
●测量
●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位置
●图形的认识
●测量
●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位置
●图形的认识
●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坐标
●图形与证明
统计与概率
●数据统计活动初步
●不确定现象
●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可能性
●统计
●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
●实践活动
综合应用
[page]-->
●课题学习
第一学段 (1~3年级)
一、数与代数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把握数的差不多运算,探究并明白得简单的数量关系。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周围具体、有味的事物,通过观看、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幸免纷杂运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一)具体目标。
1.数的认识。
(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参见例1
]
(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量。[参见例2和例3]
(5)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明白得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分数。
(6)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参见例4]
2.数的运算。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1]
(2)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3)能运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4)会运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5)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说明估算的过程。[参见例5]
(6)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7)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定。[参见例6]
3.常见的量。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体验时刻的长
(2)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体验时刻的长短。[参见例7]
(3)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5)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4.探究规律。
发觉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参见例8]
(二)案例
倒1 关于50,98,38,10,51这些数,请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等语言描述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并用“>”或“<”表示它们的大小关系。
例2 1200张纸大约有多厚? 1200名学生大约能组成多少个班级?1200步大约有多长?
例3 估量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
说明 如将报纸的一个版面折成若干等份,通过其中一份的字数来估量整个版面的字数。
例4 请你说出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一些数及其作用。
说明 如学号、班级号、鞋号、体重、身高等。
例5 假如公园的门票每张8元,某校组织97名同学去公园玩,带800元钱够不够?
例6 每条小船限乘4人,17人需要租几条船?你认为如何样分配才合适?
例7 估量每分脉搏跳动的次数、阅读的字数、跳绳的次数、走路的步数。
例8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图形或数字,并说明理由。
1,1,2,1,1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ge]-->
二、空间与图形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看、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体会。
(一)具体目标
1.图形的认识。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参见例1]
(3)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4)通过观看、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
(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7)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2.测量。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明白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参见例2]
(3)能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究并把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参见例3]
更多推荐
图形,体会,进行,结合,描述,生活,认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