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要培养的几种能力
【摘要】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但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势在必行。
【关键词】数学能力;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想象能力;倾听他人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能力;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想象能力;倾听他人的能力
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许多的教师盲目的追求教学成绩,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的学习中,培养能力远远比取得更好的成绩重要的多。下面仅就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谈谈我的看法。
1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当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符遍,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给多少,学生知多少,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头脑里只是老师“灌输”的内容,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了,这种现状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所造成的后果。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呢?
1.1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事实证明,小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便表现出注意力不
当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符遍,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给多少,学生知多少,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头脑里只是老师“灌输”的内容,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了,这种现状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所造成的后果。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呢?
1.1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事实证明,小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便表现出注意力不
集中,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所以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力。针对小孩子的实际情况,我在孩子心目中树立一些榜样,通过具体、形象而生动的语言,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做,知道是为祖国的四化建设而学习,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而学习。激发他们“我要学,我想学,我一定要学好”的信心。但是,动机教育是长期的,不可能一步到位。我对随着年龄增长,却没有形成良好学习动机,情趣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或意志薄弱的个别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辅导,直至改正为让。其次,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还必须靠教师良好的教学过程来影响。小学生注意力相对分散,观察力不集中,情趣易变。针对这些特点,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要坚持持久性。通过生动的教学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知识的兴趣。为此,我重视运用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形象语言,配合教具演示,指导操作学具,由直观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让学生学得高兴,学得乐意,不觉疲倦。
1.2教给学习方法学生学习能力的构成,有四个要素。一是基础知识,二是基本技能,三是智力技能,四是学习方法。过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中只重视前两者,而忽视后两者。因而出现高分低能的倾向,为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我在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又重视思维、记忆等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1.2教给学习方法学生学习能力的构成,有四个要素。一是基础知识,二是基本技能,三是智力技能,四是学习方法。过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中只重视前两者,而忽视后两者。因而出现高分低能的倾向,为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我在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又重视思维、记忆等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1.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方式。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学习能力,而且对将来工作和学习也有较大帮助。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小养成,在一年级教学中,就应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方面,学习习惯大致包括:(1)认真听讲,独立思考;(2)仔细观察,用心去记;(3)规范地写,准确地算;(4)及时检查,调节思路。到中高年级我还重视验算习惯的培养。这些学习习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应该融会贯通地加以培养。
2数学想象能力的培养
思维过程有了想象的参与,智力才能得到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离开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爱因斯坦所说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2.1在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认识直线时,先让学生认识线段,形成线段的概念,建立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表象;然后把线段的两端向相反方向延长,引导学生用“直”的表象和延长的动态表象,去想象这条直线穿越空间,没有尽头,帮助学生建立直线没有端点、是无限长的表象,形成直线的概念。
2.2在知识的发展、应用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2数学想象能力的培养
思维过程有了想象的参与,智力才能得到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离开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爱因斯坦所说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2.1在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认识直线时,先让学生认识线段,形成线段的概念,建立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表象;然后把线段的两端向相反方向延长,引导学生用“直”的表象和延长的动态表象,去想象这条直线穿越空间,没有尽头,帮助学生建立直线没有端点、是无限长的表象,形成直线的概念。
2.2在知识的发展、应用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2.3丰富语言,发展抽象思维。联想和想象都需要思维和语言的配合,同时也受其制约。有了语言与抽象思维的参与调节,学生的联想才会更丰富,想象的构思才能更广阔,更具有逻辑性。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做到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互助互补。
2.4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联想和想象往往是从疑问产生的。平时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大胆地提出疑问,对天真幼稚的问题也要耐心解释,保护学生的积极性,逐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为解决问题设疑、质疑。通过质疑问难,发展学生潜在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2.5设计富有创造性的练习。练习题本身富有创造性,能激发求异思维,增强联想的深度、广度,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创造性思维。
3倾听他人的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提倡学生主动的构建知识,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做,但教师的指导作用仍是必要的,学生倾听能力也是要培养的。尤其在现行的多人数的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教师很难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作一一的辅导,于是,面对全体的一般性提示成了最有效率最可行的方法。也就是要求学生有倾听的能力。课堂上的倾听主要产生于两个层面:一是师生间的,二是生生间的。首先学生要认真听取教师的要求,以明确
2.4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联想和想象往往是从疑问产生的。平时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大胆地提出疑问,对天真幼稚的问题也要耐心解释,保护学生的积极性,逐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为解决问题设疑、质疑。通过质疑问难,发展学生潜在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2.5设计富有创造性的练习。练习题本身富有创造性,能激发求异思维,增强联想的深度、广度,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创造性思维。
3倾听他人的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提倡学生主动的构建知识,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做,但教师的指导作用仍是必要的,学生倾听能力也是要培养的。尤其在现行的多人数的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教师很难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作一一的辅导,于是,面对全体的一般性提示成了最有效率最可行的方法。也就是要求学生有倾听的能力。课堂上的倾听主要产生于两个层面:一是师生间的,二是生生间的。首先学生要认真听取教师的要求,以明确
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教师也要认真听取孩子们的发言,以便适时进行引导,使问题不断的深入,并对学生的发言适时作出评价,取到及时激励的作用。其次,孩子们也要养成认真倾听他人(或其他小组)发言的习惯,因为他人(或其他小组)的做法自己(或自己小组)未必尝试过,还可对他人(或其他小组)的做法提出不同的见解,使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教师首先要善于组织教学,让所学内容或所采用的形式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其次,教师要改变提问的方式或增加每个孩子发言的机会,督促他们不得不听。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习惯与能力,在当前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势在必行。如果我们能根据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坚持不懈地训练与培养,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海晖,谭云松等;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2006.Vol3:144-145;
[2]王海晖,谭云松;浅谈小学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6.Vol28.No5:56-59;
[3]赵泽茂,刘顺兰;浅谈小学数学教育[J].数学教育.2007.1:74-77;
更多推荐
学生,学习,培养,能力,教学,习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