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在新的课程改革形势下,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不同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基础知识,训练技巧的同时,通过学生的看、想、说、做等,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浅谈几点拙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
【关键词】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分析能力  培养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当今数学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的内容。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就必须让学生从小就能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浅谈几点拙见:
1.在探讨中培养分析问题能力
在学习新知阶段,教师重视加强操作感和知识迁移的指导,从整体到局部设计有坡度、有层次、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系列问题和操作要求,让学生经历探索新知识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自己想问题、寻方法、作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例如:在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学生板演、其余座练)通过一道题复习了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法则后,教师把板演竖式中的积擦去,在乘数上添上百位数;使学生呈现新问题。接着,教师提出自学探讨问题:现在乘数增加了一个百位数,应该怎样继续乘下去?乘数的百位上的数是在什么情况下去乘的,它是怎样去乘的?它和用个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去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为什么百位上的数乘被乘数所得的积的末位要与百位对齐?在教师的明确指导下,学生的自学思考过程就进入到一个有意义的、有序的信息系统中,然后在展开观察、分析、综合、比较、议论、动手尝试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更多推荐

学生,培养,教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