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 小蜗牛回家
                      ——学会测量
【教学内容】
《数学思维训练教程》春季绘本版,2年级第11讲“小蜗牛回家——学会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让学生体会测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2.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会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3.通过自评与互评,发展学生的反思评价能力。
数学思考
1.通过看一看、量一量等活动,建立长度单位的观念,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实际生活或学习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测量问题,并尝试解决。
2.与他人合作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之逐渐养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形成能主动研究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熟练进行单位换算,初步体会用平移的方法比较两条路线的长短。
教学难点
      拼接求长度问题和蜗牛爬竿问题。
【教学准备】
动画多媒体语言课件、尺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路径
学生活动
方案说明
一、谈话导入
导入:小蜗牛去参加同学聚会,可是回家的时候却遇上了个难题:
小蜗牛心想:走哪条路最近呢?
这时小蜜蜂飞来了问:小蜗牛,你怎么不走了?
小蜗牛:这里有两条路,我不知道走哪条路最近?
小蜜蜂:哦,刚好我这里有一把尺子,我们一起测量一下,以后就知道走哪条路近了。
小蜗牛:太好了,蜜蜂姐姐快教教我是怎么测量的吧?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一)探究类型之一
师:小蜗牛遇到了什么样的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例1:小蜗牛回家走哪条路近?为什么?
师:同学们,你能知道小蜗牛走哪条路回家近吗?
(1)学生讨论,相互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提问:小蜗牛回家有几条路可以走?你觉得走哪条路近些呢?能用眼睛看出来吗?
生:从图我们可以看出小蜗牛回家有两条路可以走。
生:我觉得走下面的那条直路比较近,因为它不拐弯。
(2)动手测量,验证猜想。①
师:小蜗牛回家到底走哪条路比较近些,请同学们拿出尺子量一量,算一算,看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学生动手量一量,算一算两条路各要走多少厘米。
提示:(多多)先量出小蜗牛走的两条路分别长多少毫米再算算走哪条路近一些
下一步:分三步分别用尺子量出每条线段的长度,并填到括号中。
答案:根据测量结果出示答案。
下一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汇报交流,老师评价。
师:通过测量证实了同学们的猜想是对的,如果把小蜗牛和小蜗牛的家看成是两个点,那么两点之间,直线的距离是最短的。所以小蜗牛应该走直线的路回家近。
(二)探究类型之二
师:小蜗牛家到小兔家也有两条路线,这两条路线,哪条路长?哪条路呢?课件出示例2
例2:从小蜗牛家到小兔家,有两条路线(如下图),哪条长,哪条短?
(1)学生观察思考,同桌相互说一说。
(2)师生班内分析讨论。
提问:刚才我们得知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在这一幅图中,两条路都不是直线,该怎么判断呢?
(学生自由说一说,老师不作评价。)
师:老师也有一个办法,和大家的想法都不一样,我想能不能把图中的上半部分小的横线移上去成为一条直线,再把竖线移到右边成为一条直线,然后再比较哪条路长,哪条路短?(老师边说边演示)②
(3)动手操作,移一移,看一看、判一判。
老师在黑板上画图演示:
提问:这样移后,小兔到小蜗牛家的路长有变化吗?这样移动后你有什么发现?
提示:(多多女)采用平移的方法。把每一小段路向上或向右移这样原图就转化为一个长方形了(同时动画平移)。
下一步:分别闪烁长方形的两组对边。然后出示:长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答案:两条路线一样长。
(4)老师小结:
  通过移一移使原本复杂的图形变得较为简单、直观。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用尺子分别量一量,算一算。学生测量的方法老师不加以限制。
平移的方法学生不容易想到,这里老师要作必要的引导。

更多推荐

蜗牛,学生,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