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 小蜗牛回家
——学会测量
【教学内容】
《数学思维训练教程》春季绘本版,2年级第11讲“小蜗牛回家——学会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让学生体会测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2.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会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3.通过自评与互评,发展学生的反思评价能力。
数学思考
1.通过看一看、量一量等活动,建立长度单位的观念,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实际生活或学习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测量问题,并尝试解决。
2.与他人合作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之逐渐养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形成能主动研究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熟练进行单位换算,初步体会用平移的方法比较两条路线的长短。
教学难点
拼接求长度问题和蜗牛爬竿问题。
【教学准备】
动画多媒体语言课件、尺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路径 | 学生活动 | 方案说明 |
一、谈话导入 导入:小蜗牛去参加同学聚会,可是回家的时候却遇上了个难题: 小蜗牛心想:走哪条路最近呢? 这时小蜜蜂飞来了问:小蜗牛,你怎么不走了? 小蜗牛:这里有两条路,我不知道走哪条路最近? 小蜜蜂:哦,刚好我这里有一把尺子,我们一起测量一下,以后就知道走哪条路近了。 小蜗牛:太好了,蜜蜂姐姐快教教我是怎么测量的吧?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一)探究类型之一 师:小蜗牛遇到了什么样的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例1:小蜗牛回家走哪条路近?为什么? 师:同学们,你能知道小蜗牛走哪条路回家近吗? (1)学生讨论,相互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提问:小蜗牛回家有几条路可以走?你觉得走哪条路近些呢?能用眼睛看出来吗? 生:从图我们可以看出小蜗牛回家有两条路可以走。 生:我觉得走下面的那条直路比较近,因为它不拐弯。 (2)动手测量,验证猜想。① 师:小蜗牛回家到底走哪条路比较近些,请同学们拿出尺子量一量,算一算,看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学生动手量一量,算一算两条路各要走多少厘米。 提示:(多多)先量出小蜗牛走的两条路分别长多少毫米,再算算走哪条路近一些。 下一步:分三步分别用尺子量出每条线段的长度,并填到括号中。 答案:根据测量结果出示答案。 下一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汇报交流,老师评价。 师:通过测量证实了同学们的猜想是对的,如果把小蜗牛和小蜗牛的家看成是两个点,那么两点之间,直线的距离是最短的。所以小蜗牛应该走直线的路回家近。 (二)探究类型之二 师:小蜗牛家到小兔家也有两条路线,这两条路线,哪条路长?哪条路呢?课件出示例2 例2:从小蜗牛家到小兔家,有两条路线(如下图),哪条长,哪条短? (1)学生观察思考,同桌相互说一说。 (2)师生班内分析讨论。 提问:刚才我们得知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在这一幅图中,两条路都不是直线,该怎么判断呢? (学生自由说一说,老师不作评价。) 师:老师也有一个办法,和大家的想法都不一样,我想能不能把图中的上半部分小的横线移上去成为一条直线,再把竖线移到右边成为一条直线,然后再比较哪条路长,哪条路短?(老师边说边演示)② (3)动手操作,移一移,看一看、判一判。 老师在黑板上画图演示: 提问:这样移后,小兔到小蜗牛家的路长有变化吗?这样移动后你有什么发现? 提示:(多多女)采用平移的方法。把每一小段路向上或向右移,这样原图就转化为一个长方形了。(同时动画平移)。 下一步:分别闪烁长方形的两组对边。然后出示:长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答案:两条路线一样长。 (4)老师小结: 通过移一移使原本复杂的图形变得较为简单、直观。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①学生用尺子分别量一量,算一算。学生测量的方法老师不加以限制。 ②平移的方法学生不容易想到,这里老师要作必要的引导。 | |
更多推荐
蜗牛,学生,测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