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教案
课题
复式条形统计图
课时
1课时
班级
四年级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经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产生过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价值和作用,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会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能根据数据作出合理性的预测和判断,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经历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
经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产生过程,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价值和作用,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回顾学过的统计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微视频介绍回顾旧知。为学习新知识打下了知识基础。】   
2.根据统计表制作成条形统计图 师:好的,下面是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表。
     
师:根据这个统计表,我们制成两个这样的条形统计图。
电脑出示又统计表制成两个统计图的过程 
1.从这个统计图,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2.从这个统计图,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用统计图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复习统计图更加清楚、直观地表示数量的多少,突出用统计图整理数据的意义和作用,为学习新知识打下了知识基础。】
二、引发探究,体会意义
(一)引发问题。
根据这两个统计图想提一个数学问题: 1980年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数量相差多少?1980年城乡人口相差多少人?1990年城乡相差多少人?2000年呢?
1.遇到什么困难?有什么想说的。
2.也就是说,这样上下翻阅不方便同时看到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这两组数据是吧。那怎么办呢?
3.有什么好办法能同时看到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这两组数据?
【设计意图: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有意识地切换两张统计图,学生深刻体会到单式条形统计图虽然比较直观、形象,但却不容易对用一个项目进行比较,很自然地创设了认知冲突,激发出学生产生改进方案的需求,诱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
(二)创编复式条形统计图。
1.自主创编新图
师:能把上面两个统计图合成一个统计图吗?
合作要求:看看哪个小组制作的条形统计图既能直观地看出数据的多少,又方便比较。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1)学生动手创作
(2)作品交流
选取了几个小组的作品分享交流。
这样的统计图用图例表示更简洁,同一年份的两个直条放在一起便于比较。
板书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
出示: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复式条形统计图“复”的意思。
师:也就是可以统计多组数据。
【设计题图: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创作,学生在交流探索知识,此环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经历作品展示、共享、比较、反思、选择的过程,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追问,完成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知识体系的自主建构,同时渗透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可以呈现多组数量,介绍图例,使学生明白了图例的作用,重点突出复式条形统计图便于比较。】
(三)读图分析数据。
师:好的,我们已经创造出复式条形统计图,你能根据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提数学问题吗?
1.学生题数学问题,教师随机记录:预设以下问题:
(1)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2)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3)哪年城乡人口相差的数量最大?哪年最小?
(4)        年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相差多少?
(5)    年城镇人口比      年城镇人口      。(多多少、  少多少)
(6)      年乡村人口比      年乡村人口     
(7)      年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一共多少人?
师:孩子们你们真会思考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这三个问题。请看大屏幕,以4人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这3个问题怎么解决,重点交流是怎么想的?
2.小组交流讨论
(1)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2)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3)哪年城乡人口相差的数量最大?哪年最小?
3.小组汇报
小结:通过解决这3个数学问题,我们发现复式条形统计图便于直观比较。
板书:直观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放手让学生题数学问题,对3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留给学生较大的自主交流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刻的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便于直观比较。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引导发现城乡人口相差越来越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图发现:该地区近年来城镇人口逐年增加,农村人口逐年下降,得出城镇人口越来越多,乡村人口越来越少,城乡相差越来越少的趋势。分析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人口不断转化为城镇人口,因此,城镇人口越来越多。让学生在感受到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培养。】
5.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不同表现形式。
(1)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把纵向条形统计变成横向统计图,和刚才的条形统计图相比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认识“堆积”条形统计图,并预测、决策
师:如果想一眼知道哪一年度的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一年度的城乡人口总数最少?我们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想出“堆积”统计图。
课件出示,叠加过程。     
让学生看着统计图回答2010年城乡人口数量最大,1980年城乡人口数量最小。
预测:20120年城镇人口、乡村人口的总数是多少?你有什么建议?
师:你们有什么建议?
【设计意图:本环节把时间花在让学生解读统计图,发挥想象作出合理预测上,留给学生更多质疑、评价、想象的思考空间。教师留足时间给学生讨论、预测,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的得出有价值的结论、提出科学化的建议……让统计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服务。】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根据下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解决下面的问题
1.(    )月份衬衫销售量最多。(    )月份毛衣销售量最多。
2.(    )月份衬衫和毛衣销售量相差最多。(    )月份衫和毛衣销售量相差最少。
3.你想对商场的经理提什么建议?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进程中,加深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便于直观比较;也让学生把数据分析与解决市级问题结合起来,深刻地体会到统计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个性思考部分
教学反思

更多推荐

统计图,学生,条形,复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