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新课标数学教学通讯
投稿由 P 箱:sxjxtxx @vip .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校本化实践
王萍
江苏省泰州市口岸实验学校225321
摘要院野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校本化实践,充分发掘活动内容、开发活动资源、创生活动方式,激活学生“综合
与实践”活动的生命状态。通过活动,能够培养学生敢于猜想、勇于交流、乐于探究、勤于实践的关键能
力和学习品质,培育学生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数学教学;综合与实践;校本化实践
“综合与实践”活动是小学数学教 学中的一个独特领域,能够体现数学教 学综合性、应用性、生活性和实践性等 特质。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中,“综合与实践”和“数与 代数” “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一 起,构成了数学知识的基本板块。苏教 版数学教材在每一册中都安排有相应 的一到两次“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内容。 但是,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对 “综合与实践”活动重视不够、认识模 糊。他们有的对“综合与实践”活动内容 视而不见,有的一带而过,有的纸上谈 兵……由此导致“综合与实践”活动教 学的悬置、搁浅、流产。数学课程改革的 “亮点”在实践中竟然成了 “盲点”“弱 点”,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髙度重视。如何进行“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校 本化实践,赋予学生“综合与实践”活动 的时空,激活学生“综合与实践”活动的 生命状态,让学生在“综合与实践”活动 中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成为一个十分 紧迫而深刻的课题。办_、发掘活动内容,拓宽“综合 与实践”活动的广度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综合与实践” 活动内容非常宽泛,并不仅仅局限于每 册教材中安排的几次活动。在教学实践 中,教师要善于发掘、创生活动内容,甚 至可以将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以此拓宽“综合与实践”活 动的广度。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从 内容、时空的维度上拓展、延伸教材中 安排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内容;二是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学 情,因地制宜、动态创生活动内容。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版小 学数学教材第8册)时,一般教师在教 学中只是将其作为一个小单元,按照教 材的编排逻辑与顺序亦步亦趋地展开 教学。笔者在教学中,则将教学向前延 伸
、向后拓展,将“用数对确定位置”打 造成一个“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前,让 学生复习一年级教材中“一排中的第几 个”,并将这类问题进行拓展、延伸,在 一个平面座位图上如何确定位置?由于 学生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知识储备, 他们能够尝试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对 于教室里的平面图都有自己的描述,如 从前往后第几排、从左往右第几个,从 左往右第几排、从前往后第几个,从后 往前第几个、从右往左第几排等。描述 的是同一个位置,而表述却千差万别, 由此学生体验到“用规则确定位置”的
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规
则——“竖排叫作列,确定第几列一般 从左往右数;横排叫作行,确定第几行 一般从前往后数;列在前行在后”等,让 学生再次描述。正当学生认为这样的描 述一定能确定位置时,教师出示座位图 中的一个位置,尽管有规定,却有两种 描述,激发学生深度思考:为什么有了确定位置的规则,还会产生两种不同的 描述方式呢?有学生认为,可能一种确 定位置的方法是位置上的人描述的,而 另一种确定位置的方法是观察者描述 的。那么,两种描述方法都可以吗?教师 出示一张“教室全景图”,再次引发学生 深度思考:这张“教室全景图”是谁拍摄 的?学生恍然大悟,确定位置应该以“观 察者”为中心。接着,师生共同探讨、创 造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数学化、符号化、 形式化方法。
从“每排中的第几个”到“用数对确 定位置”,是学生确定位置从“一维直 线”到“二维平面”的拓展。显然,“用数 对确定位置”还可以继续向后延展、延 伸,但这已经超越了教材的教学目标。 然而,“学生不应该是一个有待于填满
的杯子,而是一盏有待于点亮的灯”,教 学就是要蓄积学生的发展潜能。据此, 笔者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并上网查 阅相关资料,了解在三维空间内,如何 确定位置,进而将“综合与实践”活动引 向深人。
襛二、开发活动资源,提升“综合 与实践”活动的效度
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是一种综 合课程、跨界课程。因此,在实施“综合 与实践”活动课时,师生可能要准备多 种教具、学具,搜集一些相关的学习、探 究、实验材料等。在一些学校,已经拥有08 > 2017年第11期(
上旬)

更多推荐

活动,实践,学生,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