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5页例4。
    【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中的内容。在二年级下册学生已初步学习了用估算解决问题(看成整百数进行估算)。本单元教材在学生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数的计算后,安排学生进一步学习用估算解决问题。由于学生还未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这样的编排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培养估算的意识。同时,根据具体问题和数据特点,本课的问题需要学生把数据看成几百几十数进行估算,估算的方法更为灵活多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根据需要选择估算策略的意识和能力,但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挑战性,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加、减法估算解决问题的策略。
2、通过思考与交流,使学生感受到估算策略的多样性,懂得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及数据特点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初步培养数感及估算意识。
3、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继续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初步感受估算的价值。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用加、减法估算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学会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及数据特点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激趣引入
1、课件出示:“射击闯关”游戏。
师介绍游戏规则:只要打出的成绩超过规定的分数就能过关。比一比,哪位小裁判判断得又准又快。
第一关:
         
第二关:
第三关:
学生判断后师提问:这么快就判断出来了。怎么想的?
师指出:解决射击问题的时候,同学们都是看成整百数,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又快又简便!我们今天继续研究解决问题。(出示课题:解决问题)
2、回顾解决问题的步骤。
提问:想一想,过去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哪几个步骤?
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示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
2、学习新知,探究算法。
1、收集信息,理解问题。
提问:仔细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师指出:通过阅读和理解,我们知道了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
并出示:
2、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1)教师提问:“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电影能坐得下吗?”这个问题,你打算怎样解答?
指名回答后师板书:221+239
(2)学生判断:能坐得下吗?
师提出:你们都认为坐不下,怎么想的?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交流。
(3)汇报交流:谁愿意把你的方法和大家分享?
预设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预设1——估算:把221+239看成220+230,再把计算结果与441比较。
师板书:220+230
师提问:他把221+239看成220+230,不用算出精确结果就作出了判断。他用了什么方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
师指算式小结:同学们很聪明,遇到我们没有学过的计算,会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
预设2——估算:先把百位上的数相加,再把十位上的数相加,最后把计算结果与441比较。
师板书:200+200=400,20+30=50,400+50=450。
师指“221”提问:这位同学先看百位上的200,再看十位上的20,合起来实际上就是把221看成了多少?239看成了多少?估算的结果大约也是450。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
预设3——精确计算:221+239=460,460>441。
师评价:这么复杂的计算我们没有学,你会一位一位地加起来算出精确结果,也判断出坐不下。真不错!他的方法证明了同学们的估算是正确的。
(4)分析推理:同学们估算出的结果是450,那就能确定221人+239人一定坐不下吗?为什么?
指名回答后师小结:221>220,239>230,所以221+239一定大于450,450都坐不下,221+239就更坐不下了。

更多推荐

学生,估算,解决问题,问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