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案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案1
  教材分析:
  例3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材通过创设用整块的正方形地砖铺满长方形地面的问题情境,应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求方砖的边长机器最大值。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及求法,本课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分析,使学生发现这样的地砖必须即使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不难。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方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约5分钟)
  课件展示教材62页例3,今天我们要给这个房子铺砖大家感兴趣吗?要求要用整数块。
  二、自主学习
  (约5分钟)
  1.几个数( )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 )
  2.16的因数有( ),24的因数有( ),16和24的公因数是( ),最小公因数是( ),最大公因数是( )。
  3.A=225,B=235,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
  4.用短除法求出99和36的最大公因数。
  三、合作交流
  (约13分钟)
  小组合作学习教材第62页例3。
  1.学具操作。
  用按一定比例缩小的方格纸表示地面,用不同边长的正方形纸表示地砖,我们发现边长是 厘米的正方形的纸可以正好铺满,没有剩余,其它的都不行。
  2.仔细观察,你们发现能铺满的地砖边长有什么特点?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3.总结。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铺砖问题转化成求公因数的问题来求。
  四、精讲点拨
  (约8分钟)
  根据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情况明确展示任务,进行展示。教师引导讲解。
  五、测评总结
  (约9分钟)
  1.达标练习
  (1)要将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正方形的纸,没有剩余,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
  (2)玫瑰花72朵,玉兰花48朵,用这两种花搭配成同样的花束(正好用完,没有剩余),最多能扎成多少束?每束有几朵玫瑰花和玉兰花?
  (3)有一个长方形纸,长60厘米,宽40厘米,如果要剪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而没有剩余,剪出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最长是多少?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布置
  练习十五5,6题。
  板书设计:
  最大公因数(2)
  铺砖问题:求公因数
  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案2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棱长的含义;
  2、掌握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
  教学重点:
  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正方体与长方体的比较。
  课前准备:
  教法学法 实践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请大家回顾一下: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2、口答:说出每个图形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设疑:第4个图形的长、宽、高相等,说明:这样的物体叫作正方体。大家想不想研究它?这节课我们要研究它的有关知识。
  (揭示课题:正方体的认识)
  二、概括特征
  1、以小组为单位发学具。
  2、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手中的正方体。建议:用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比一
比的方法来研究。

更多推荐

正方体,公因数,教案,大家,数学,研究,展示,正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