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集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凤集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
地点
凤集小会议室
主持人
张萍
参加签到
全体数学教师
主要内容
.老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二、每次教研活动要求:
1、每次单周四进行教研活动,准时开始,不等候迟到的老师,这样才能在时间上保证学习的实效性。
2、听课时请照顾上课老师的情绪和学生听课的专注。若当堂有意见可以采用邻近笔谈的方式交流,不要当堂谈论。
二、规定:
1、备课。书上、网络的资源要充分利用,平行班合作要密切。个人上课的教路要明显,可以在书本上就地修改或者添加。
2、批改。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要采取等级级制度。作业都用铅笔书写。学生订正作业禁止使用修正液。老师回批要及时。
3、听课。听课前期要了解所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并思索:如果让我设计将怎样设计?听课时结合课题带着不同的关注点去听课。
4、评课。本学期每次评课将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老师之间谈课论课要真诚、真实。
三、举措:
在教学中加强学生数学计算与数学思维训练是做好补差拔尖的有效举措。
1、课前进行2分钟口算作为常规训练。低年级动作慢可适当延长一点时间。
2、课后根据当天的教学内容适当布置拓展题,要求在备课中体现出来。
四、商讨教研组计划。
 
 
 
凤集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
地点
凤集小会议室
主持人
张萍
参加签到
全体数学教师
主要内容
  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与特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培训提纲)
集中学习
一、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一)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1.现代教育观念。
──迈向学习化社会,提倡终身学习;
──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
──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与人共事;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
──建立有助于终身发展的评价体系等。
2.对公民素质的新要求。
──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实践能力。
──收集和处理信息。
──合作交流。
──学会学习。
──终身发展。
(二)国际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
数学课程发展的主要趋势:
──大众数学的兴起. 面向全体学生,建立大众数学。注意提高人的素质,更多地考虑满足日常生活和就业的需要;
──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 注意学生个性、兴趣、能力的差异,实行区别化的课程与教学,包括实行水平区别化与分流区别化;
──注意数学的应用. 问题解决成为数学教学的核心,注意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
──提倡计算器和计算机的应用. 它既为数学应用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同时也带来数学教学内容的变化。注重算法、估算和近似计算;
──关注学生的参与活动,尤其是探究活动. 更多地注重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灵活性和统一性. 西方国家从原先过渡的“自由化”逐步走向统一,建立国家统一的课程框架;前苏联(俄)、日本、中国等国家则由以往统得过死开始注意一定的灵活性,如采用“一纲多本”、“必修加选修”等形式;
──评价的多元化与多样性。
(三)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现状
优势
问题
* 基础知识扎实 实践能力
* 基本技能熟练 创造性
* 解决书本问题能力强 情感体验与自尊自信
* 勤奋刻苦 人生观、价值观
二、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课程标准》提出6个方面的基本理念。这些基本理念主要体现数学教育关注学生发展这样一个总体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两个基本的策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数学课程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教育目标在发生变化,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学生的一般发展。数学课程目标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长期以来过分强调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而忽视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不是培养数学家,不是为培养少数数学精英,而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一般的发展。
3.学生的发展不是同步的,不是一刀切,要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此,课程标准中提出这样的理念: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改变数学课程内容的结构与呈现方式
1.面向全体学生的数学教育应当是学生未来需要的,是具有现实背景的,具有趣味性和富于挑战的。数学的内容应当是源于学生生活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进一步发展需要的内容。应当摈弃那些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内容。课程内容应当成为学生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生动的素材。
2.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应当更多地采取情境化、问题式的方式。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开展。
(三)改善数学的学习的方式和评价方式
1.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勇于创新。
?在探索活动中,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改变教师角色,教师成为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鼓励小组学习、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学习方式。
2.实行多元性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评价主体的多样性: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低年级主要采用定量评价的方式。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课堂内评价、学生成长记录、课内外作业的评价等。
三、总体目标与分学段目标
1.总体目标特点。
?体现课程改革理念,注重学生发展。
?把过程目标放在重要位置:使学生了解数学化的过程,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倡导学习有价值的、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
2.学段目标特征。
?分学段目标与总体目标的一致性:总体目标中提出的几个方面内容,在分学段目标中具体阐述。
?各学段目标的统一性和层次性:1-3学段都分为相同或相似的几个方面阐述,但随年龄提高要求不同。第一学段的“解决问题”要求“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第二学段则表述为“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4、内容标准
    五、教学建议
(一)几个领域共性的问题
1.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情境
2.组织学生探索与思考
3.提倡合作交流
(二)不同领域应关注的问题
(见《标准》中几个领域的具体教学建议)
六、评价建议
(一)评价的多元化:方法多元、主体多元、内容多样。
(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低年级以定性为主。
(三)评价形式的灵活多样:如:记实性评价、学生课堂参与评价、学生作业评价等。
 
凤集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
地点
凤集小会议室
主持人
张萍
参加签到
全体数学教师
主要内容
评张萍老师的课:位置与方向
林校长: 本单元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紧密相关,难点是要准确把握方向,要量出方向所偏离的角度,还要确定单位长度标出距离。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大量的活动情景,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交流,从中观察、分析,然后独立思考完成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同时,还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主动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申老师:不少学生会说但是一旦动手就错,特别是对“东偏北,还是北偏西” 以及在地图上标注某一地的位置等实际问题时,学生很茫然。我结合例一组织学生分组讨论:1号在东北方向(或者偏东方向)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如果学生提出结合角度来表示位置的方法,则因势利导,课件演示30度、60度;接着请学生描述1号检查点的方向。教师说明在生活中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的,也就是夹角较小的方位。并强化练习还可以怎样说:南偏东45 、东偏北50 、西偏南25度、北偏西15度。通过对比练习,学生能理解本课难点,会清晰表述任意角度方向。
  刘老师: 其中根据所给的条件画平面示意图是这个单元的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的作图能力普遍比较薄弱。从学生的作业来看,学生画示意图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方向角没有找准,不能熟练地区分东偏北和北偏东的不同;距离的表示,没有按单位长度换算(少数);中心点的位置没有找准,主要由于建筑物的影响;物体的具体位置没有明显的表示出来,或者没有标出名字,让人看不清楚;也有学生方向找错了。
韦老师:"课堂巡视不够,要及时反馈学生的问题。
李老师:一般15-20分钟讲课,25分钟做练习,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加强练习。
张老师: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参与过少,老师讲得太多,缺少学生探索的过程。
 

更多推荐

学生,数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