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见习方案
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小学教育专业12级本科教育见习(二)实施方案(摘要)
20136月)
一、教育见习的目的和任务
1、教育见习是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理论联系教育实际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教育见习,使学生了解小学教育、教学情况以及教改动向,从中受到深刻的专业思想教育,进一步树立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
2、通过教育见习,熟悉小学教育教学环境,接触小学教育教学实践,观摩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小学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及其运行机制,了解小学教师的职业活动、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思想状况。同时,使学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检验自己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加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从而为下阶段的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育见习的形式
本次教育见习为自主综合见习,是___12___级的第二次教育见习。
三、教育见习时间、地点
见习时间:第 67周(108 - 1021日)
见习地点:学生自定。
四、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见习领导小组
  长:彭小明
副组长:胡孙贵、李 
  员:张  龙、刘海霞、蔡志凌、周鹤新、林可松、施春晖、谭 
五、教育见习任务
(一)本次教育见习的内容由学院根据《温州大学_12_级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需要及见习学校的实际确定。见习生必须积极参加,并严格遵守有关纪律,认真完成学院布置的见习任务。
(二)本次教育见习内容广泛,安排的时间较长,见习生必须充分认识其重要性,明确其目的、任务,提高自觉性。通过教育见习提高自己思想、业务素质,为今后学习明确努力方向,为下阶段的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奠定基础。
(三)本次教育见习具体内容:
1.课堂观摩:
结合小学各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等专业课程所学内容,观摩小学各年级学科课堂教学。做到课前有准备,课堂有记录,课后有反思。重点研究师生在课堂上的教与学的特点。听课10节以上(包括集中听、分班听),按《小学教育专业_12_级教育见习手册》(二)上的相关要求认真思考记录。
2.访谈记录:
对见习校领导、优秀班主任或优秀学科教师进行一次主题访谈。事先选好主题,拟好访谈提纲,做好访谈记录。
进行个别家访或与个别家长交谈沟通,以了解孩子的学习态度、习惯与课业负担。
召开小学生座谈会,以某一教学内容为例,请小学生介绍任教老师的教学方法,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以及课前准备与课外作业等情况。
3.批改作业
力争多学科、多类别,保证一定数量(不少于10份),按《小学教育专业_12_级教育见习手册》(二)上的相关要求认真思考记录。
4.班队工作
协助班主任参与班队常规管理,以及与学生个别谈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情况。具体工作内容事先有计划,过程有记录,事后有反思。
(四)作为本次见习成绩评定主要依据的上交材料集中到《小学教育专业_12_级教育见习
手册》(二)。
六、见习生要求
1见习期间要遵守见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见习学校领导和老师,虚心听取指导师的指导意见。同时要以教师身份要求自己,为人师表,处处注意自己言行和仪表,关心爱护学生。
2.要有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团结协作共同维护小学教育专业形象。
3.按本次见习要求仔细观察有关对象,并认真思考做好记录。
4.见习期间认真听课,并做好记录。
5.积极参与讨论、充分发挥主动性,认真撰写访谈提纲并付诸实施。
6.积极参与班主任工作和作业批改工作。
7.听课时,课前5分钟须达到听课地点入座,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关闭手机等通讯工具,认真听课,不得干扰课堂教学秩序。
8.办公室必须保持清洁卫生,每日安排人员打扫。
9.见习期间认真签到,一般不准请假,不允许迟到、早退。特殊情况请假需经带队老师和实习领导小组同意。
10.见习期间认真做好见习情况和心得记录,回校后完成提交《小学教育专业_12_级教育见习手册》(二)。
见习班级基本情况表
班级
五(4)班
班主任
程琢琦
学生人数
41
班委
班  长 孟铮
副班长 余芊逸、李嘉政、朱家辰、施伊蔓、陈是锦、林珈卉
学习委员 吴悠            生活委员
体育委员 李瑶章          文娱委员 祁之栩
劳动委员             宣传委员 颜宁乐
少先队
中队长 孟铮
小队长 
旗  手 
各学科任课教师
语文
程老师
数学
夏老师
信息技术
施老师
科学
陈老师
英语
徐老师
综合实践
夏老师
品德
廖老师
音乐
万老师
地方课程
林老师
美术
吴老师
体育
侯老师
校本课程
语文
王璐祎
数学
梁宽正
信息技术
潘元亮
科学
陈子涵
英语
贾力戬
综合实践
刘朵阳
品德
音乐
陈子涵
地方课程
美术
颜宁乐
体育
李瑶章
校本课程
见习班级课程表

更多推荐

教育,见习,小学,学生,记录,教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