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分析会发言稿
质量分析会发言稿15篇
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接触并使用发言稿的人越来越多,发言稿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格式要求。那么,怎么去写发言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质量分析会发言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质量分析会发言稿1
高二学部在学段诊断结束后,从4月30日到5月6日陆续召开了9个学科的质量分析会,李晓梅书记和秦建云校长全程参与了各学科的质量分析会,秦校长与学部主任李荣慧老师和各学科老师一一交流,对学段诊断和未来的高三教学工作作了深入而务实的指导。
一、在诊断方面积极尝试,大胆变革
秦校长肯定了部分学科和老师在诊断方面所做出的积极努力,并对整个高二学部的诊断日趋规范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与此同时,提出了对诊断更为明确的指导。
(一)诊断的基本原则
1、学段诊断是对教与学质量的检测与诊断,不同于高考选拔考试,关注点绝不是区分度,不是要把学生区分开来,而是对教学结果进行鉴定,是对教与学的质量进行阶段性的诊断。诊断要完成以下任务:
诊断教师的教,看看教师的教有没有问题;
诊断学生的学,看看学生的学有没有问题;
督导学生的学,怎样进一步指导孩子们的学;
2、学什么考什么
诊断应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学什么考什么,是对一个阶段的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作质量检测与评估。学什么,体现了学科课堂教学更规范更科学的导向;考什么,则传达了对学生学科素养诊断的基本导向。学什么考什么则让学科诊断目的性更强,更有针对性,也使教与学的诊断更加务实。
(二)诊断的基本内容
1、学科诊断的基本内容
诊断主要是督导教学,帮助我们理清教与学的方向,要求我们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诊断的内容包含三方面:
一是维护学生的核心利益。学生的核心利益也就是各学科绝对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每个学科必须梳理得很清楚很透彻,这也是我们教学的目标和重点,更是诊断的重点与考点。对于这些内容,我们必须在诊断前和学生说得清清楚楚,学什么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哪怕是分值都要和学生们说得清清楚楚的,对这些知识,我们必须看着每个孩子一个一个过去,夯实每一个脚印;有时候明明知道学生们会得分也要出这道题,只要这道题是属于学生们的核心利益部分;
二是诊断学生们的学习习惯。老师们在课堂通过教督导孩子们的学,倡导学生自主研修学习,这些其实是都是在培养学生的习惯。因此,通过诊断,还要督导学生在课下自觉学习的习惯是否形成。也可以借诊断对不同的'孩子做些区分,以便更了解学情;
三是对学生进行能力测查的要求。诊断中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要避开学生们已经见过的内容,一定应该是学生们都没见过的内容,这就要看学生在新知识面前的反应与迁移能力,这更大程度上是在检测学生学完了的结果,也就是将老师们教的内容全部剔除之后还留下来的能力。
2、理化生诊断注重实验的变革思路
物理、化学和生物是科学,诊断要变革,将实验内容单独拿出来作为考试内容,按照一定的比例和分值在诊断中检测,将理论和实验操作结合起来诊断。将高考规定的实验做成实验细目,学生随机抽条测试,另外,还要拓宽实验内容,每个教室要有一个自由实验区,可以是非高考实验。高考规定的实验,一个人一组,要一个一个学生过,保证人人都会。
3、命题的学生观
命题时要充分考虑每一道题的排列是否有利于学生真实的表达,是否利于学生方便答题,是否充分为学生着想。命题时我们需要给学生设置想真实表达自己的台阶,不能跨度太大,将学生想表达的愿望给堵死了,我们应将试卷结构进行合理设置,将命题思路理清调顺,给学生搭一个逐步攀登台阶的梯子。
4、命题的分值要求
命题的分值应该在70-75分之间。学段检测既诊断了教师的教,又诊断了学生的学,还督导了学生的学,通过这样的检测,我们一定要守住教学的底线,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有发挥的空间,既有教学底线还有能力拓展空间,平均分在70-75分之间,既能看出个体差异,也能维护学生很好的兴趣。
二、进入高三的准备
进入高三怎么办,一定要想清楚,我们一定要在真正进入高三复习前,想清楚,准备好。
(一)备足资源
进入高三,千万别指望一册《三年五年》在手,我们需要将高三的学情彻底摸清。因为高三毕竟是复习,都是学过的东西,因此,在复习前我们要明确哪些内容是学生们掌握得较好的,老师几乎是不用讲的;哪些内容是最薄弱的,需要我们反复强调的。在对工作重点难点的梳理上,一定要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理清,而不仅是照搬考纲中的重点难点,因为学科的重点未必是孩子学习中的重点。大部分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是我们课堂上要统一
教学的重点,因此进入高三摸底的准备工作要充分。
通过摸底掌握学情,对学生的水平做出区分后,需要给予不同学力水平的学生以合适的资源。每个学科需要将本学科最核心的资源编成公共资源供全年级学生使用,另外,我们还需要给优秀学生给予他们所需要的电子资源,给薄弱的学生准备他们所需的电子资源。对这三类学生的资源研发备齐了,我们就可能满足全体学生的整体需求,也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让每个学生在高三都能在自己的水平上安全学习。
(二)备好心态和体能
我们要充分理解进入高三的学生,对他们绝不是斥责与训诫,需要老师的陪伴与鼓励,相信与等待。老师的心态需要平和,需要教师之间的相互协助,真诚地为年级的每一个学生答疑解惑,不分彼此。
作为高三的老师,我们需要将自己的身体储备调节到位。将工作节奏调节得特别清晰,消除无谓烦躁带来的消极影响。
(三)鼓励高三每一位学生
我们经常下意识地将学生分成了尖子生,差下生,殊不知我们的这些话语往往会伤害学生,客观上讲这些话让学生听到是很不舒服的。之所以用这些语言,是因为我们找不到恰当的表达方式,更是因为我们的眼中只看到了人,而没看到事。如果我们能将知识点与能力点和每一个学生一一对应——了解每位学生在不同知识点上的掌握情况,了解同一知识点学生整体掌握情况:这样,我们看的都是具体的事,而不是抽象的人。目标定位在学生身上其实是非常抽象的,应将具体的点和每个学生结合起来,我们就解决了工作中的一个个具体事,也就解决了工作的难点。这样的师生相处方式一来解决师与生的沟通问题,二来提高了效率,三是能将落实落到了实处。
到了高三,化学生物学科要注重实验,千万不要只做题,偶尔给学生们做做实验,对孩子的调节是非常好的。
质量分析会发言稿2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回顾两个多月的教学工作,面对学生半期考试的成绩,七年级教师喜忧参半。语、数、英个科目总分320分,全年级295位考生中高分段的学生虽然凤毛鳞角(有6位学生七(2)蒙祖佳271分;张梦睛264.5分;王启臻263.5分;七(1)杨启金261.5分;蒙霁芳259分;陈代斌256.5分),但是比较进校的考试成绩,却发现有了小小的进步。私下里老师们都感觉到两个月的努力没有白费。但是不难发现无论我们的老师多么努力,待转率仍然触目惊心。
一、先回顾七年级教师在前半个学期教学情况,概括三个方面的优点:
七年级教师教书是勤奋的。每天看到教师批改作业,找学生辅导或谈心的忙碌身影,办公室里的话题基本上都是围绕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展开的
七年级教师是团结的。教师们尽心尽力想把自己份内工作做好。
前半学期,凡有老师请假,需要代课时,老师都能欣然接受。尽管有能力,技术的差异,没有出现工作互不合作互相攻击之类不愉快的现象。相反教师之间能够互相帮助,互相配合,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
七年级教师是谦虚的。教师们能够看待自己的不足,努力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够正确看待别人的长处,并加以改正。没有一位教师因为一点点成绩沾沾自喜,也没有一个教师因为暂时的落后而泄气放弃,相反老师们常常私下里经常交流如何改变教法才能让学生适应。经常看到我们的老师不厌其烦地讲、教,练,此情此景不由的让人心生感动。
二、下面就本次期中考试做一个简单的分析,目的是通过半期以来的教育教学效果,查找不足,便于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让教学工作稳步进行。
(一)进校成绩对比半期考试。
1.语文。每个班平均分进步明显,
2.数学。数学学科很明显也有所提升。
3.七个班的总分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离不开老师们的辛勤付出。
(二)语数英三学科总分对比;语数英前100名学生分布情况
1.七(3)班比较突出;七(5)班其次;七(7)班需要加强
2.七(6)七(4)七(3)三个班比较突出,年级前50名的学生。
(三)语文
1.首先及格率和及格人数明显提高。(进校及格人数为11人,上升至30多人)。
2.优分率。七(2)出现两位达到了80分的优分,特别不易。与老师的`付出密不可分
3.待转率;很明显有所改观
(四)数学
1.要知道我校学生由于生源等原因,基础很弱。导致老师们的上课比校吃力,据我所知,有些数学老师在上新课之前,先从学生们的小学的乘法口诀开始着手。
2.从各班成绩中可看出,两个A班的平均分相差不大,七(2)班的优分高于七(1),待转率七(2)高于七(1),下半期可改进。
更多推荐
学生,诊断,老师,教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