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众所周知,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小学生是否拥有思维能力对其能否学好数学具有重要作用。故而,小学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要巧妙使用方法来完成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小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并掌握学习内容。
关键词:小学教师;数学学习;思维培养;方法对策
引言:小学数学的学习相对于其他阶段的学习来说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因为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各方面发展还不是特别全面,理解能力弱,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习惯。所以,小学教师要及时准确地去指导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合理安排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很容易地去理解并且掌握。
一、关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
1.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对世界万物充满好奇的年龄阶段,上课很容易被外界环境干扰。教室外面
有小鸟飞过去,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把注意力放在了教室外,教师讲的解题思路就错过了,这就有可能导致这堂课的知识听得云里雾里,不能很好的理解掌握加以运用到练习题中。在课堂上学习的过程就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如果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自然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2.教材安排的不合理
由于各年级教材之间的知识衔接性不是很强,所以学生对之前的知识还没有理解透彻掌握牢固,就开始了新知识的学习,不仅旧知识没有学好,新知识也一塌糊涂。打铁都还需要趁热,学习知识亦是如此,如果小学教师没有把刚学到的知识带领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并适当过渡,大部分学生又不能自主地去构建知识体系,这样学生只能运用比较表层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但是遇到难度较大的题目,学生就不知道该用之前的知识还是新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学生仅仅掌握了表层知识,这不利于提高其思维能力。
二、存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问题的原因
在当今教学中可以清楚地发现,大多数的小学生并没有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与独立思考的良
好学习习惯,遇见不会地或者不懂得的问题也难以启齿,久而久之积攒的问题越来越多,慢慢地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与成就感,阻碍了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此外,也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够高,没有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意识和行动,只顾讲授知识,完成教学内容。
三、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对策
1.巧妙运用数形结合
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抽象难懂的概念和题目,这就需要教师巧妙地去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将抽象难理解的转化为具体且通俗易懂的,这样学生就会自主地去思考解决问题,掌握解题技巧,改善了其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授《100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学习内容时,就可以利用小正方体来帮助小学生更直观地去感受十进制的计算方法,教师在学生面前一个一个地数小正方体,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从9到10的变化,了解10这个数的由来并且更加强化了十进制的关系。用实物小正方体来给学生们演示,这就是通过“形”来使学生知晓数的多少,十分形象并且印象深刻,这也就在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对于其思维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帮助,更为今后的高难度数学学习做好了铺垫。
2.创造授课情境,锻炼思维
由于一些小学教师自身教学水平不够高,不懂得如何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教学模式去授课,以至于课堂效果不好,因此小学教师应该自主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并借鉴优秀的授课经验来创设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模式以便学生更好的学习,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创造授课情景,使学生置身于实际问题中,这就十分有利于学生学习并且强化自身思维能力。譬如,教师在给学生教授统计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可以提前去超市买些实物,比如学习工具、水果、蔬菜、零食等,在上面标好价格,等上课的时候将这些实物放讲台,再适当地分几个小组完成各自的统计任务,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去学习有关统计的初步知识,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对其思维能力水平的提高有重要影响。
3.密切联系生活,从实际出发
在进行数学教学中,小学教师理应密切联系生活,从日常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内容,达到良好教学效果,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比如,乡村有一家养鸡场,场里养有公鸡母鸡共100只,已知母鸡个数比公鸡多44只,让
求母鸡和公鸡各自的个数。这时教师就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引导学生利用假设的思想去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假设母鸡有X只,那么根据题意就知道公鸡有100-X只,这样就会得到一个关系式,X-(100-X)=44,最后得出母鸡公鸡个数。接着再引导学生换种假设,进而求出结果。这样学生就同时掌握了两种方法,初步了解假设的思想,学生跟着教师的指导一步一步地去进行思考解题思路列式并得出结果的过程,就是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过程。
4.教师根据学生当前阶段的思维特点,完善教学结构
不同阶段的学生具有的思维特点不一样,教师要及时了解并据此思维特点来完善自身的教学结构,利用这种方式来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例如,教师在讲授“小数乘除法”这节知识时,与之前所学的“小数加减法”在时间上有很大的间隔,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留一些时间带领学生去回顾学过去的并且和这节课有关的知识,再进行新课的教授,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因教材安排不合理导致的知识跳跃的不良现象,帮助学生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而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思维能力,便于今后的数学学习。
结束语
综合上述的内容,就会深刻了解到数学这一学科的逻辑性非常强,而小学生年纪尚小,各方面都处于懵懂状态。教师要想学生学好小学数学,那么就要花时间深入研究,在学生身上多下功夫,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合理地安排设计教学计划,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的解题思路与技巧,完成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张雪燕.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考试周刊,2021(15):81-82.
[2]孔怀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8):85-86.
[3]雷萍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36):121-122.
更多推荐
学生,思维能力,知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