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课 题 | 赶海——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 课 时 | 2 | |||
备课 教师 | 陈红 | 单 位 | 岱岳区大河学校 | |||
教学 目标 |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熟练计算。 2.借助计数器、小棒等学具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培养提出问题、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从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从解决具体的事物抽象到数的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数与符号感。 | |||||
教学 重点 | 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初步掌握法则,并能正确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的笔算。 | |||||
教学 难点 | 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初步掌握法则,并能正确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的笔算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 |||||
教学 准备 | 计数器、小棒、课件。 | |||||
课前准备 | 课堂随感 | |||||
1.候课准备:上课前2分钟到教室门口候课。提示学生准备课本、文具。 2.活动热身:视学生课间状态进行培养的活动(你拍一我拍一的数字游戏)。 3.励志导行: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强则国强! 4.问好开启:老师说:“上课!” 班长说:“起立!” 老师问候说:“同学们好!” 生说:“好,很好,非常好!” 班长说:“请坐!” 课堂教学过程 |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通过你拍一我拍一的游戏,增强学生的数感,活跃了课堂气氛。短时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利于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利用问好形式集中学生的专注力,增强课堂仪式感,为数学课堂严谨推理逻辑思维做好准备。 | |||||
一、聚焦导入 我知道我们班的同学都很棒,下面考考大家。闯关游戏,看谁最棒! 很好,第二关来了,()里最大能填几? 这都难不倒大家,瞧,大挑战来了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海底世界的情境,引出教材中的情境图“展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出有趣的数学问题。根据学生好学上进性格。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 二、目标引领 探索新知 师: 同学们表现得不错,前面我们在大海边做游戏,捉小虾,捉小蟹,从中还学会了许多数学知识,今天老师带你们到青岛海底世界的水族馆看一看。(出示水族馆情境图)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在两个鱼缸里有这么多漂亮的鱼。 师:看到这些美丽的鱼,你想知道什么? 生:左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 生:右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 师:老师这样板贴这些信息,你们感觉怎么样? 生:乱七八糟的。 师:谁能帮老师有条理地整理一下呢? (学生上黑板整理信息:把有关左边鱼缸的信息放在一起,有关右边鱼缸的信息放在一起。) 师:经过这样相关信息的整理,这些信息就清楚多了。同学们,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生:左边鱼缸和右边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鱼? 师:这个问题很很有价值,老师帮你记下来。 【设计意图: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气氛,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创造条件。老师有意把信息随意打乱,让学生帮助老师整理相关信息,本身就是梳理信息的过程。提出有关加法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猜想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要求左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该怎样列式呢? (电脑出示情境图解决课本红点问题)老师把这个问题写在黑板上。 生:“14+28=”。(师板书:15+28=) 师:同学们看15和28都是几位数? 生:两位数。 师:你会算吗? 生:先算个位5加8,可是怎么写竖式呢? 2、主动探究: 这么大的数,我都算不出来了,你用什么方法帮帮我?请把你的方法跟你的同桌说说。(口算、竖式、小棒) 请同学们自己做一做,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老师提要求,小组合作先摆一摆,再说一说,进行交流,还可以把摆的过程记录下来。 3、交流汇报,析算理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板书课题。) 师:15加28等于多少呢? 生:43。 师:有的同学说等于43。让我们一起验证一下好吗?请同学们借助手中的学具自己试着算一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用手中的小棒,也可以借助计数器帮忙。 师:有的同学已经有想法了,现在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师:谁愿意把你的算法说给大家听听? 生:先拿出1捆小棒再数出5根,又拿出2捆零8根小棒,1捆和2捆合起来是3捆,5根和8根合起来是13根,10根是一捆,共4捆了,还有3根,4捆3根就是43。 师:你的想法真好,谁的算法和这个同学一样?你能再展示一下吗? (学生展示,边展示边说。) 师:好方法,老师很欣赏你们的摆法。我把你们的想法做成了动画,咱们一起看看。 课件演示:1捆小棒是1个十,2捆小棒是2个十,1个十和2个十合起来是3个十,也就是30,5根和8根合起来是13根,10根成了一捆,多了一捆共4捆,是40,还有3根是3个一,也就是3;最后把40和3合起来就是43。 (板书:10+20=30 5+8=13 30+13=43) 师:刚才同学们听得真认真,相信你们已经了解了这种方法,那你们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生:我也是用小棒摆,先算“15+20=35”,再算“35+8=43”。 师:同学们,这种办法怎么样?很好,你的想法也不错。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生:我用计数器,先拨15,然后在十位上拨2个球子,表示2个十,和刚才的1个十合起来是3个十;再在个位上拨8个珠子,表示8个一,个位上合起来是13个珠子了,10个一就是十位上的1个十,拨十位上1个珠子,合起来是4个十,再和个位的3个一合起来,看看计数器就知道是43了。 师:说得好,有和他的摆法一样的同学吗?(学生生举手示意。) 师:老师也制作了一个计数器,我们一起来拨一拨。 (课件演示:先拨15,再拨28,看看个位满了十怎么办?向十位进一,最后合起来是4个十、3个一,是43。) 【设计意图:本环节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借助小棒和计数器探索算法,经历了独立探索算法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的专注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合作的快乐,在合作交流中,理解了相同数位要对齐的道理,从而自然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四、任务调动 师:刚才我们用摆小棒和计数器的方法计算出15+28确实等于43。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想出了用竖式计算,我们来看看竖式怎么算。 师生共同演示竖式: 15表示什么?(1个十和5个一) 摆小棒:1个十和5个一 28表示什么?(2个十和8个一) 摆小棒:2个十和8个一 从哪位加起呢?个位 5+8=13 这个13我怎么写?写在哪呢?(13…) 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摆小棒来验证一下。 师摆小棒:5+8=13,这13根小棒能放在个位上吗?怎么办? (数出10根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要放在十位上,剩下的三根表示3个一,要放在个位上。) 师:个位上只剩下3根小棒了,这说明列竖式计算时,5+8虽然等于13,但在个位上只能写3,结合摆小棒想一想,13里面的那个10哪去了?应该写在哪?(写在十位上)这就叫“向十位进1”。 师:摆小棒计算完个位了,我们就要计算十位上的数。 看一看十位上是几个十,1个十加上2个十,再加上刚才进上来的1个十等于4个十。所以竖式计算时,要先算1+2=3,3+1=4,对齐十位写4。 师:在你们的帮助下,我终于算出15+ 28 = 43 这道题里面的两个两位数都比较大,口算起来容易出错,如果用竖式计算就容易多了,所以以后再做两位数加两位数,如果口算不好算就用竖式计算。 归纳方法,明算理: 小结:前面我们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时候,可以从个位也可以从十位,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进位加法,做这样的题的时候,从个位加起比较好。 【设计意图:介于学生的实际年龄和认知特点,先利用直观学具摆一摆,再抽象到数的计算,其中计数器的演示作为直观到抽象重要过渡过程,循序渐进,既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使学生更好的明确了算理。】 五、拓展延伸 1、教师谈话:刚才通过动手做一做,左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我们解决了,哪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课本绿点问题), 右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 列出算式。 2、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23+27=50 师:拿出作业纸,解决第一题。 (用希沃授课助手展示学生计算的情况。) 师:你能评价一下他写的竖式吗? (展示错例。) 生:他的得数对了,可是没有对齐数位。 师:你真是会观察的孩子。你能自己改正吗? 生:能。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次练习,在题目由易到难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头脑风暴,学生进一步明确算理,专注力得到优化,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 授新知前先复习和这节课有关的旧知,一是利于新知传授,二是培养学生 建立数学系统化的整体知识结构体系。 借助直观情境图教学,学生乐于思考,乐于参与,设计课件时动态展示的形式,学生的感官如听觉、视觉等会积极参与课堂中来。 这一环节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应多表扬,多鼓励,建立学生的学数学的信心。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他们以后十多年的数学学习找到方法并奠定基础。 此时距离上课已过去几分钟了应及时讲解新知,让学生独立思考,记住学习目标。 这一环节是数学常用的方法,猜想验证,“形”是小棒摆一摆,计数器拨一拨,“数”是横式,竖式,明确步骤,先算什么先写什么等,学生要有清晰的脉络。 这儿教学要慢、稳,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理解并记住。讲完后提问学生点评应精炼些。 学生小组内共同学习解决利于培养合作、分享,交流合作的能力是学生必备的生活技能之一。应用多种形式鼓励勇敢回答的同学。 板书时讲解应更到位,说到关键过程应强调。讲清一商二积三差的步骤。 有同学回答错了时应当场让回答对的同学帮忙纠正过来,让学生明白任何事情上互相帮助才能共赢。 学生做这个题目应该不难,交流时要引导学生对于实际生活问题要结合具体情境具体分析,让学生明白学好数学用处大。 仍然要照顾不同层次的同学,提问要难易适中、面向全体学生。 挑战性语言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学生产生“我要学”的欲望。 在这个时间段,学生的专注力有个轻微疲乏期,通过任务调动,提高了专注力,增强听课效果。 通过一问一答形式,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展示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有自主学习能力。 进位加法是这节课的重点,在格式上要严格统一,认真规范,因而应讲细、讲慢,每一步的意义都从摆小棒及计数器上找到相通点。 关注每个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流畅自信表达自己意思,语言表达要有条理、有主次,逻辑思维应该清晰、简单。 课件直观动态的展示,从视觉、听觉上利于调控专注力,延长学生的专注状态,使学生的心神专注在老师讲的每个知识点上。 从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过程性知识点的掌握评价。捕捉每个学生真正的学习状态。 | |||||
六、总结提升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和以前的计算题有什么不同? 师:列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应该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自己会归纳总结了。 领读,齐读。 (1)师:同学们,你们表现得真棒!下面是你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抢答,看谁口算得又对又快。准备好了吗?好,开始! 11+19= 20+32= 56+15= 39+12= 67+25= 55+26= (2)师:(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3题)争当计算小能手,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师巡视,用希沃授课助手展示优秀作品。) 【设计意图:结合实际生活具体情境,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基本过程;另一方面根据学生接受新知的速度灵活安排课本例题,老师讲解,学生领悟,老师引导,学生探究板演或同桌合作的形式利于调控学生的专注力。】 七、训练巩固 老师很高兴刚才的题目难不倒大家,那么请看下面的题目。 (1)课件出示“火眼金睛辨对错,讲台前展示交流时注意让学生说一说错在哪里。根据算理怎么改。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师巡视,用希沃授课助手展示优秀作品。)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数学思维的差异性来区别训练巩固知识的理解运用,让学生对数学亲近起来,利于更好的发展大众化数学。】 八、检测促进 这节课大家学的怎么样呢?下面的练习你会多少呢?来证明一下自己的实力吧! 每人一份当堂达标检测题,在八分钟内做完,自己给自己打分。 (根据课堂掌握情况,适当进行达标题评比,奖励优秀学生。) 【设计意图:当堂检测本堂课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便于下一步梳理,有重点的查缺补漏。】 九、智慧拓展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 3( )+( )2 = 66 ( )8 + 5( )= 92 ( )里分别填几?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灵活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数学成就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十、总结收获 师:刚才我们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真了不起。你有什么收获? 老师希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交流。请看屏幕。 (课件出示:学会了什什么知识?获得了什么方法?有什么感受?) 师:把你的收获在小组中说一说,然后和大家交流。 师:哪个小组来说一说。 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方法。当遇到问题时,可以借助学学具研究。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感觉很开心。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回去把你的收获写到数学日记里。 【设计意图:总结收获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十一、整理休整 请同学们把数学资料整理好,好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整理修整环节是整节课有序高效的一部分,利于学生学习习惯和听课习惯的养成教育。】 十二、问好结束 老师宣布:“下课!” 班长发出指令:“起立!” 全体同学说:“老师,您辛苦了!” 老师回敬说:“同学们辛苦了!” 【设计意图:完整的一堂课应该有完整的仪式,培养学生尊重课堂、尊重知识、感恩生活的品质。】 | 在总结提升中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优胜小组给予适当奖励。 根据课堂学生状态,结合本课所学内容,用挑战性的口算题来调控专注力。 例题讲解中,发现有的学生掌握得很快,这时及时调整讲课节奏,从思维训练上,用一两道较难的题目来提高专注力。 希沃授课助手对于教学很有帮助,快速真实直观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字体工整、格式规范的练习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学生自己给自己打分,接着纠正,加深概念学习,利于他们主动梳理、建构知识体系,学生自己实践操作展示也有种成就感。 相信会有奇迹,头脑风暴后,对达标检测的题目他们也是触类旁通,考察了他们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集体力量大,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小组共同沟通交流,每个学生都改进提升了自己的学习归纳点。 培养了学生自主归纳、判断、比较的能力。 有付出才有收获,时时用数学思维观察,并时时总结问题及方法。 仪式感很重要,规范学习用具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尊重课堂、尊重知识,自知自律,成就未来。 | |||||
板 书 设 计 | 赶海——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1、左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 15+28=43(只) 1 5 + 2 8 ——— 4 3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 |||||
教 学 反 思 |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竖式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加法。设计这节课时,依据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自主探究,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学生用小棒、计数器、凑十法都在我的预料之中,整堂课也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通过这节课,我认为教师在使用新教材,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联方面,提供给学生有关问题情境的机会,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境与空间,学生自主讨论、思索,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教师要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恰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对自己发现的结论进一步反思,澄清认识,找到正确的方法、答案。 2、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所要求数学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本节课我注重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小组讨论中,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学会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和补充。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不同观点、创造性思维火花的相互碰撞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 |||||
更多推荐
学生,两位数,学习,问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