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设计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材第72~7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辨认生活中的简单图案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等运动得到的。(2)能在正方形中拼贴或设计图形,将所设计的基本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运动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并且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操作及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以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在想象图形运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欣赏美丽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妙,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理念:生活化活动化生本化
教学重点:能运用图形运动的知识设计图案。
教学难点:根据给定的图案找基本图形,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教科书第123页的图形,剪刀、双面胶、正方形纸和复写纸等。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联系生活,感受图形美。
(轻音乐)师: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生:平移、旋转、轴对称。师:之前我们学习了图形的运动,平移、旋转、轴对称是图形运动的方式。
2、呈现素材,感受数学美。
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的图案,学生欣赏。
教师:同学们,老师在课前收集了咱们生活中一些美丽的图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咱们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图案?设计师们到底是怎样设计出这些图案的呢?今天就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3、观察感悟,揭示课题。
设计师们正是将一个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变换设计出美丽的图案,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生活中图形运动的实例,使学生在欣赏数学美的同时,初步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图形运动现象,通过仔细观察,发现这些图案的共性,都是将一个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或旋转变换设计出来的。从而激发学生动手设计的欲望,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动手实践,探究方法。
1、认识基本图形。
师:请同学们首先来看一看屏幕上的这个图案,找一找,可以把这个图案看成有几个图形组合而成?每个部分一样吗?(指名上台演示)
师:像这样的一个图形呢,我们就可以把他称之为基本图形。
2、找基本图形。
(1)这些美丽的图案分别由哪个图形运动而来的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图找一找。
(2)学生反馈,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基本图形。
3、体验图形的运动。
教师:同学们非常善于观察,很快的就找出了这四个图案的基本图形。那么,在这四个图案中,这些基本图形发生了怎样的运动呢?下面就请小组同学一起探寻一下,这些基本图形发生了怎样的运动?比比看,哪一组的同学最先完成。
(1)想象:这些基本图形通过怎样运动得到原来的图案?
(2)操作:将课前剪下教材123页附页2中的图形,用一个基本图形模拟运动。(3)描述:这些图案分别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同步板书(平移、轴对称、旋转)。
师课件演示平移,教具演示旋转和轴对称,同时讲解: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先平移之后在旋转,也可以直接进行旋转。轴对称可以先轴对称右边的,再轴对称下来,也可以先轴对称下面的,再左右一起对称过来。看来同样的运动方式也可以多样化。
三、实践操作,感受图形的变换。
教师:接下来请大家先把你们面前的这几个图形,分成这样的基本图形。然后同桌两人分别选择两幅图案素材,运用我们学过的“图形运动”的方法,与小组成员一起设计出与老师不同,自己又喜欢的图案。在设计的时候要思考,我的基本图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怎样的运动?明白吗?开始吧!
1.小组合作,动手拼摆。
小组先讨论选择一个基本图形和图形运动的方式,想象图形运动后拼出的图案,再在正方形中贴出美丽的图案。
2.汇报展示,对比分析。
讨论:(1)你设计的图形是怎样运动的?
(2)你操作前想象的图案和你操作后实际的图案一样吗?
(3)同一个基本图形运动设计出的作品为什么会不一样?
教师:完成了吗?哪组同学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作品?
抽生按图形的顺序介绍作品:基本图形是什么?它是怎样运动的?先组内成员补充,然后全班同学补充评价并适当加分,有创意的多加分。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看,如此简单的基本图形,在同学们的图形运动变化下,它们逐渐转化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案,同学们,你们真是了不起!
四、自主设计,创造美丽的图案。
教师:你们想不想通过自己的双手、自己的智慧,来创造、设计一个漂亮的基本图形,再把它变成一个美丽的图案?
1.提出要求,想象设计。
(1)提出操作的要求。
在上图左上角的方格中设计一个新的图案,并画出来,再将它作轴对称、平移或旋转运动,创造一个美丽的图案。
(2)想象设计好的图案。
2.动手实践,尝试设计
将自己设计的图案画在正方形格子纸中。
3.汇报交流,鼓励创新
(1)说一说:你设计了一个什么基本图形,怎样运动的?
(2)比一比:设计好的图案和你之前想象的一样吗?
(3)赏一赏:谁设计的图案最美丽,谁设计的图案更有新意?
教师:同学们,图形的运动方式有很多,运用不同的运动方式,就可以创作出不一样的图案。大家真不愧是我们生活中的小小设计师!
【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的四个实践活动,首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图案,了解一些美丽的图案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来的;然后让学生利用教材提供的图形,运用所学的图形运动的知识,在正方形中贴出自己喜爱的图案;最后学生自由设计图案,并在正方形中画出来。让学生经历“学习——模仿——创造”的过程,既加深了学生对图形运动的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又为学生创新实践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五、联系生活,灵活运用基本图形。
教师:小松鼠看到同学们拼出这么美丽的图案,也很开心。小松鼠把你们的图案送到了织布厂,可是
织布厂的阿姨就担心了,她说:“你的图案这么小,我的布可是这么大呀?”你们说,接下来,咱们该怎么办?
教师:刚才小朋友完成了这一幅作品,有没有同学跟他一样的作品,我们现场就来平移看看。有的同学请拿上台。用平移的方式,咱们得到了什么?同学们,我记得咱们刚开始的时候,图形的运动是把基本图形来进行运动,现在你们是把谁拿来运动了?那也就是说你们把这一整个的图案看作了什么?(基本图形)为
什么你们要那么做?
教师:现在咱们有了这样一排图形,接下去你又想怎么做?这下,你又把这一排看成了什么?(基本图形)整排平移平移,很快,这块布就(织完了。)不好意思,我要的布可比这一块大得多。你怎么办?
教师:同学们,刚才老师只教你们把基本图形来进行图形的运动,同学们能够举一反三,根据我们的需要,确定基本图形,这是我们非常好的学习方式。咱们顺利完成了这项织布任务。
六、综合运用,巩固提升。
出示学具,学生摆一摆、圈一圈。
1、9幅,可以组成()组
。
(1)学生说想法,教师板书:9÷4=2(组)……1(幅)
(2)学生用学具验证。
(3)学生回答:算式中的9、4、2、1分别表示图中的哪部分?
2、15幅,能拼出()组,
若想拼成4组,还需要再增加()幅。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将相同的一组图案进行拼摆,让学生明白不仅可以将一个图形进行运动,也可以将一组图形进行运动;再将有余数的除法知识与
更多推荐
图形,图案,运动,设计,基本,学生,同学,平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