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学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科书第63页例1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具准备】课件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龙门中心小学白清霞 2013年4月9日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科书第63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动数学列车——复习铺垫
  1、口算(指名说得数并说出怎样口算的)
  30×40= 80×30= 900×10= 60×70= 21×20= 88×10= 13×30= 32×20=
  2、笔算:
  24×3=38×2=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开始,我便以准备带同学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充分调起学生的胃口,然后再以邀请
  同学们乘坐数学列车的方式吸引孩子,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完成准备题。』
  二、进入儿童乐园——探究新知
  1、出示课本63页例1的情境图
  (1)学生观察:你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2)要算一共付多少钱,该怎么列式呢?(2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3、分小组讨论,尝试计算
  4、全班交流,整理算法
  方法一:
  把12分成2和10两部分,我们先求出2本书多少钱,再求出10本书多少钱,然后再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就是妈妈要付的钱。
  12=2+10
  24×2=48(元)
  24×10=240(元)
  48+240=288(元)
  方法二:笔算
  2 42 4 4 8
  × 2 × 1 0 +2 4 0
  4 82 4 0 2 8 8
  ??
  5、设疑:刚才我们求妈妈买12本书用288元,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那能不能把这3个竖式给合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
  6、生尝试用笔算方法计算
  7、师生共同分析24乘12的笔算方法
  2 4
  × 1 2
  4 8 .24×2 的积 2 4 024×10的.积
  2 8 8 24×12的积
  说明:在把两个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方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去。
  8、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用第二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
位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
  (3)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为此,我创设了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算理与计算方法,让孩子在不断的探究与交流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生在操作探究过程中,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张扬了自己的个性。』

更多推荐

两位数,学生,笔算,计算,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