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心得(精选五篇)
第一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心得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心得
通过本次远程培训学习,我体会到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它以活动为主题,体现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首先,培养学生的兴趣。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相结合,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生活实践经验,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让学生对其产生极大地兴趣,从而对各个课程提高积极性。
其次,要注重课程内容的多元化。为学生创设乐学的氛围。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线路,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
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
最后,要让学生得到真正的教育。教育应该在种种生活中进行,要重视学生在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实践和创造,注重教育向生活的回归。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是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心得
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心得
2013年10月28日,我接到去烟台龙口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通知,10月31日,我踏上了龙口学习之路。
当汽车驶进龙口,心里泛起点点的失望,在我的画面里,沿海城市应是高楼耸立,满眼奢华。可我看到的是年代久远的楼房、道路、片片马尾松林。在失落中住了下来,而这种失落却很快在未来的几天里消失贻尽。
报到第二天开始听课,依然是老龄化的学校,我在学校中闻到了干净的泥土气息和淡淡的草香,操场跟水泥和塑胶无关,是土地和自然生长的稀稀落落的草,教室、通道干干净净。这让我想到我所工作过的地方,硬化或地砖的地面怎么都拖不干净,有泥土的周围更是像和了稀泥。可能这就是沿海城市的特点,他们的垃圾筒都是干净的。这种生活环境也体现了他们的综合素质。这种综合素质是怎么培养出来的,我想,从小开始,从进入学校的第一天开始,这并不是单纯的应试教育能做到的,我们的学生是在学习的环境里通过综合化的教学课程,对各个领域知识从认知到学习,从实践到提高,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的必修课程,是由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和学校开发与实施的课程,它的设置是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
我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键在于实践上,在于关注和利用教育新思维,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创造性为主,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教育基地等资源优势,认真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以及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我们要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提供给学生适合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新。我们要通过课程的设置和自身的努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新的平台。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增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增强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不断改善,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尤其要注重,引导学生充满好奇心,激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对学习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质难问疑,引导学生关注人鱼社会的和谐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的研究与实践,努力使全体教师全面把握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实施,形成一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的积极分子和骨干队伍,促进教师队伍课程建设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要求教师不仅要成为课程高水平的实施者,而且要努力成为课程的建设者、研究者、开发者。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引导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研究、创造、发展、丰富教学方法,逐步形成具有个性的教学风格。
当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离不开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生生活与自然、社会的
不能分离,校外资源存在形式极为广泛,如博物馆、气象台、福利院、加工厂等都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在本人看来,如果能以此为出发点,联系地方特色来寻找研究课题,那么会使活动开展的更有意义,使学生发挥地更加淋漓尽致。
总之,我们要努力抢抓课程改革契机,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力度,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办学层次的不断提升。使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示范辐射作用更为充分。
第三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会学习心得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会学习心得
逝者如斯,为期5天(5.23-5.27)的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会已经结束。通过这几天的集中学习,我聆听了华中师范大学教育院郭元祥教授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育质量提升的讲座、河南省新乡市13中综合实践专职教师、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指导专家冯京广老师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开发和管理、以及台湾台南科技大学教授李坤崇教授关于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策略的指导,还观摩了来自全疆各地四位老师四节别
开生面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感受颇深,受益匪浅。现在静下心来想想,觉得这门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非常适合的,也是非常有利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了全新的认识,下面来谈一谈我的学习心得。
一、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新课改中的黑马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后设置的一门必修课,因为它负载着新课程的核心价值与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不同寻常的意义,被认为是新课程中的一匹黑马。因为它与以往的学科课程有着不同的属性,它的内容不是以学科知识逻辑顺序来组织,而是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线索组织,按活动主题的形式来展开设计的。它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是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体验与实践。它是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来选择主题内容,具体化为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几个领域来选题;学习空间具有开放性,不单纯以书本和教室为中心,而是向课外与校外延伸,直到广大的生活空间;结果是重点看学生获得了什么样的体验,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有了什么样有意义的认识,而不是他们调查了什么,做了哪些,是一个注重过程兼顾结果的课程。所以,它的特点具有实践性、活动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
二、体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效益
通过石河子八中的实践考察,通过对兵团二中、八一中学及乌鲁木齐实验小学所取得的成绩分析,我深刻体会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带来的效益是巨大的:
1、优化了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从单一接受式学习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有机结合的变革;促进了学生思维方式的深刻性、严密性、灵活性和概括性;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创造等多元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意志等个性品质的锻炼;促进了学生思想情感、道德意识和品质、价值观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体合作意识,还给学生带来了成功的自信心。
2、优化了教师的教育和成长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做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充分体现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观,从而优化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也是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必然要突破学科知识的壁垒,从而促使教师不断更新和
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由于没有现成的教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课程开发必须同步进行,这有助于教师提高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教师在课程实施与开发过程中不断分析和反思自身教学行为,从而提升了教师的实践反思能力,与同类学校教师发展比较效果十分明显。
据了解,乌鲁木齐实验小学、兵团二中、八一中学、石河子八中等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改前列的学校,众多教师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而被评为自治区、和兵团教坛新秀,众多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文获得自治区、兵团级奖,成绩显著。
3、优化了学校的管理和发展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促进了学校教育理念的更新,促进了学校教育活动体系的完善,促进了学校课程发展能力的提升,促进了学习型学校的建立,特别是促进了学校文化的重塑。课程改革的直接诉求和终极目标是“课程文化”的再造,课程文化是重塑学校文化的有效载体。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对学校文化的生成和积累价值是明显、有效的,对于塑造学校教育资源的文化、学习和反思的学校文化和构建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实践与探究的教育方式等学校文化有重要的价值,以学校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更多推荐

课程,实践,活动,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