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学进度及全册教学计划和教案
周别 | 时 间 | 教学内容(课或单元) | 时数 | 备注 |
1 | 2.16—2.22 | 数据收集整理 | 5 | |
2 | 2.23—3.1 | 表内除法(一) | 5 | |
3 | 3.2—3.8 | 表内除法(一) | 5 | |
4 | 3.9—3.15 | 表内除法(一) | 5 | |
5 | 3.16—3.22 | 图形的运动(一) | 5 | |
6 | 3.23—3.29 | 表内除法(二) | 5 | |
7 | 3.30—4.5 | 表内除法(二) | 5 | |
8 | 4.6—4.12 | 混合运算 | 5 | |
9 | 4.13—4.19 | 混合运算 | 5 | |
10 | 4.20—4.26 | 期中复习考试 | 5 | |
11 | 4.27—5.3 | 有余数的除法 | 5 | |
12 | 5.4—5.10 | 有余数的除法 | 5 | |
13 | 5.11—5.17 | 有余数的除法 | 5 | |
14 | 5.18—5.24 | 万以内数的认识 | 5 | |
15 | 5.25—5.31 | 万以内数的认识 | 5 | |
16 | 6.1—6.7 | 克和千克 | 5 | |
17 | 6.8—6.14 | 数学广角——推理 | 5 | |
18 | 6.15—6.21 | 期末复习 | 5 | 元旦 |
19 | 6.22—6.28 | 期末复习 | 5 | |
20 | 6.29—7.5 | 期末复习考试 | 5 | |
21 | 7.6—7.12 | |||
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5、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7、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四、情感态度
1、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更多推荐
学生,除法,学习,数据,数学,生活,过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