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学情分析教案教学目标:
学问点:
1、使学生经受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熟悉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育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力量。
力量点:
培育学生观看、动手操作的力量。
德育点:
使学生养成细心、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育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力量。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预备:
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教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惊奇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师:假如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熟悉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觉了什么?
学生观看,汇报。
A、数,按挨次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觉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熟悉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量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拓展运用:
1、推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没对准0刻度线的。
(2)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假如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4、教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便利,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
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
#277859小学数学二年级学情分析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买鲜花的问题情境,进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并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亲密练习。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出既有除法又有减法的算式。
教学重点:
把握除加混合运算中的挨次。
教学难点: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谁是你们最亲最爱的人?(妈妈)每当我们难过难受的时候,妈妈总会陪伴在我们身旁,妈妈那如花的笑脸就会出现在我们眼前。三八妇女节刚刚过,你们有没有送礼物给妈妈啊?(没有)让我们也去花店配一束漂亮的鲜花送给妈妈,好吗?
设计意图:用诗意的语言轻轻拨动学生的心弦,让浓浓的母爱缓缓地流入学生的心田。带着对母亲的爱,在身心开心的情境中探究新知,信任学生会更主动。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 观看情境图,说说图画上给了我们哪些信息?
教师放手,学生先独立解答,在小组合作沟通,最终指名板书汇报。
引导学生观看综合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有什么规律?
同桌相互说说: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  引导边看图边思索,为什么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由于必需先算1支康乃馨多少元,算24÷8=3,才能算出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廉价多少元?)
2. 小组合作用不同算式列式解答:1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廉价多少元?
提示:一支康乃馨的价格该怎么算?
3. 指明让学生扮演:
24÷8=3(元) 5-3=2(元)
5-24÷8
=5-3
=2(元)
4. 说一说有减法又有除法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三、稳固练习
让我们再看看其它花的价格吧!

更多推荐

学生,长度,尺子,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