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10篇(苏教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下面是整理的二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10篇(苏教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供大家赏析。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1
      设计说明
    1、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分析数量关系。
    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为了让学生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本节课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示意图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让学生结合示意图,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将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与平均分联系起来。通过图形表征和语言表征等多种形式,将具体问题和运算的意义联系起来,使学生有理有据地选择算法。
    2、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让学生获得方法,提高能力。
    解决问题主要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而数量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则是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问题的过程。本节课充分利用主题图呈现的用除法解决的两种不同的现实情境,帮助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直观化,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同时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主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要解决的问题与除法意义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圆片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教材23页例3主题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各自从图中看到的信息)
    2、组织学生汇报。
    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1、教学例3,探究解题方法。
    (1)引导学生从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讲给同桌听。
    (2)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预设
    生1: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
    生2: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
    (3)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个问题。
    ①学生小组合作,先分析问题,然后汇报方法。
    预设
    方法一:用圆片代替蚕宝宝,动手分一分。
    方法二:用笔画一画。
    ②教师强调:我们可以用动手操作的方法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4)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①学生列出算式:15÷3=5(只)。
    ②汇报想的过程: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求每份数,这是平均分,应该用除法计算。
    (5)引导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第二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并说明理由。
    ①学生列出算式:15÷5=3(个)。
    ②汇报解题思路: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求要用几个纸盒,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这也是平均分,应该用除法计算。
    (6)通过解决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并与小组里的同学讨论。(学生讨论,然后交流讨论的结果)
    不同点:第一个问题是求每份数,第二个问题是求份数。
    相同点:两个问题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2、学习用乘法检验。
    (1)引导学生质疑:大家解决的这两个问题到底对不对呢?你们能想办法检验一下吗?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检验方法,并检验解答是否正确。
    (3)引导学生总结检验方法:可以用乘法检验。
    3、总结。
    我们刚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先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再在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掌握分析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乘除法应用题作铺垫。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45-46页
    教学目标:1、a组学生能在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 数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
    2、b组学生在a组学生的基础上,能更进一层地认识到线段的由来,知道每两点就能画出 一条线段,尤其是四个点能画六条线段。
    3、c组学生在b组学生的基础上,能更深层次地理解线段有长有短,并能通过折知道线段的 长短。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的两个端点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 比较红、黄短线的长
    师:①小朋友,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根线,一根是弯的,一根是直的,你知道哪哪根线比较长?
    ②小朋友 意见这么多,谁说的才是对的呢?有什么办法来比较出这两根线的长短呢?
    生:把弯的拉直就好了。
    师:他的意见好不好?那老师就拈住这根线的两头,拉直了贴在黑板上,把黄线也贴在
黑板上。
    现在两根线都是直直的了,谁来说说哪根线更长呢?
    生:不能比较
    师:那有什么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哪根线长?
    这个办法好不好?好,我们就把这两根线的一头对齐,现在你能比较出来吗?
    对啊,红色的线从这里开始(点一点),到这里结束,黄色的线从这里开始到这里结束了?到这里结束(点一点),所以黄色的线比红色的线长。
    2、 揭示线段概念
    象这样直直的,有长有短的线,我们把它叫做线段。(板书:线段)齐读线段
    (指着线)现在谁来说说哪条线段比较长,哪条线段比较短。
    3、 直观判断
    师:(出示较长的线段)
    小朋友,老师这里还有一条绿色的线呢,你们看这是不是线段呢?为什么?怎样可以让它成为一条线段?
    师:这是不是线段?不管这些线段位置怎么变,但它们都是线段
    4、 举例得出线段表示法
    师:其实在我们的周围许多物体的边都可以看作是线段,看我们数学书封面的这条边从这点开始直直的到这点结束也是一条线段,你能跟老师一样也来找找看吗?同桌一起找。

更多推荐

学生,线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