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五年级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
作者:贾桂勤
来源:《读写算》2018年第1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中国的教育已经到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广深入我国小学教育数学教学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问题。这种两极分化问题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小学本应该是学生。数学基础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但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两极分化问题,致使教学出现严重的困扰。本次经过研究调查对该问题进行了以下几点分析,研究出以下几点解决策略。
        关键词;两极分化;成因;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S15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2-0162-01
        经过几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发现,数学教学过程中班级之间的差距较为严重。随着时间的增长变得越来越严重了。两极分化严重极为凸显,越到高年级的学生班级之间的差距就
显得尤为显著。在平时的数学模拟考试过程中,班级之间的差距变的较为严重,差生与好生之间的分数差别达到了一个较为恐怖的数值。这种差距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结果。其中既有老师的问题,也存在于学生学习的问题,其中班级管理的问题也涵盖其中。这种混合形式的问题导致了这种两极分化,这种现象的形成并不利于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于减少这一现象的出现。经过相关的数据分析总结研究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教材因素
        国家新的教材更新的过程中,不仅将数学自身的特征强调出来,也考虑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心态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学生对于生活实践的认知。让学生从生活的经验中出发,亲身经历将出现的数学问题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将抽象的模型转变为较为容易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而加深数学学科在学生中的印象。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是对学生思维方式,想象力,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一种激发。让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相关的锻炼与发展。这样的新教材给人感觉到一种耳目一新。与以前的教材相比较,需要背诵和记忆的东西变得少了许多。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生活实践。从中了解到更多的学习
中的乐趣。教师通过口述传达给学生的东西变得少了,增加了众多的训练形式让学生的思维形式思维方式得到了极好的锻炼。新教材将重多的有关于数量型关系的总结性的问题进行了调整。通过一大部分的相对简单的问题到底较为困难的问题的训练,让学生从训练中去获取知识。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形式替代成较为简单的运算方式来解决问题。在高年级的数学中取消了,用算式解答的方式用较为简单的方程来解答问题等等,这一系列转变在课程班编排的形式上,具有较大的新颖性,跳跃性更强烈一些。而知识性的训练练习变得更少了一些。在高年级的数学中,省去了一些环节。这种跳跃让这些本来的一些知识省略了,相应知识的基本练习也少了,例如:在安排了分数乘法应用题后,省略了连乘连除应用题的训练但又要求学生必须会应用等等,总之,知识的获取都是经过,相应的理解。实践与感悟从中获取。过去老的教学模式是通过一些死记硬背的方式,将知识获取来。这种形式较为呆板,在记忆的过程中需要,学生集中精力的重复性的背诵知识。选择这种作为这种较为活跃的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取到乐趣所在。

更多推荐

数学,学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