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属于《空间与图形》版块。在本册中包含的内容有:1、轴对称 2、旋转 3、欣赏与设计
二、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要求
(1)用折纸等方法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
(3)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2、单元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在探索、实践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3、教学重点:探索图形成轴对称和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4、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或旋转90°。
三、新旧教材的对比
1、拓展轴对称的内涵,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具有的特征。
2、本单元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充分显示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真谛。
3、通过大量的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变换。例如,让学生判断几个图案分别是由哪种方法剪出来的。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图案的特征,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个图案进行“折叠”,并将最后的结果与下面的剪法对应起来。而且还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剪法”,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
1、二年级上册已经初步认识了对称,会画一些简单图形的对称轴,会在方格纸上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
2、二年级下册已经初步认识了平移和旋转,会在方格纸上把一些简单图形平移,并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五、编排形式、内容及知识点
例1 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性质、轴对称
例2 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画轴对称图形
例3进一步认识旋转,探索旋转的特点和性质、旋转
例4运用旋转的特点和性质把一个图形旋转90度
欣赏设计通过欣赏,加深对图形变换的特征和方法的理解,并在设计中应用。
六、教材建议与畅想本单元建议4课时左右
轴对称的教学
1、迁移旧知,孕复新知
通过书中给出的6幅图案,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观察一下这些图案的特点,并且画出他们的对称轴。重点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阐明为什么这样画对称轴?从而知晓学生对对称轴含义的理解即:使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沿对称轴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
2、要重视学生判断的理由,逐步概括出“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这一特征。
例1轴对称的性质
(1)分别观察方格纸上松树和小草,有什么特点?得出“松树”是轴对称图形,两朵“小花”也是轴对称图形。再从整体认识轴对称,体会轴对称图形不仅仅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半,还可以是两个图形。这样把一个图形的一半拓展到两个图形,拓展了轴对称的认识。这种判断,既需观察,更需想象,理由是沿“松树”的对称轴对折,两朵“小花”也完全重合。为了更加直观,教师可让学生折一下。
(2)概括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是本例题的落脚点。这个时候学生的认识都是感性的、零碎的,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回答进行流畅的沟通,使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例如:当学生谈到A和A′或B和B′的重合关系时,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告知学生,轴对称图形中完全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再通过数一数对应
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发现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这一性质。最后教师概括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从而使学生对轴对称的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
3、充分运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放手实践,拓展轴对称图形特性质的应用范围。例2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1)“怎样画得又对又快?”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落脚点。可以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自己尝试一下画出轴对成图形的另一半,再交流画的策略。最后归纳出画的步骤和方法:先画几个关键的对称点,再连线,重点指导如何选关键的对称点。
(2)为了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想像,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变换的特点,我们将做一做的难点分解一下,并将此操作在全班尝试,为今后的练习奠定基础。我的做法:剪一剪:
同学们,你们会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又快又好的制作小礼物吗?
①你的纸只能对折一次,画上一个图案,再剪下来,试一试。
请制作完的贴在黑板上。
②你的纸只能对折两次,画上一个图案,再剪下来,会是什么图案呢?试一试。请制作完的贴在黑板上。
③如果把一张纸连续对折三次,,画上一个图案,剪出的是什么图案呢?请学生汇报。
你们对比一下有什么发现?
(3)拓展延伸:欣赏感受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主题图上选择轴对称图形)
4、温馨提示
(1)p8练习一第1、2(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调整题目的设计,反过来,让学生根据剪法剪一剪,选择剪出的结果。)5题配合这一课时。
(2)请同学们到生活中去寻找一下,看看哪些地方也用到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旋转
分层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深层次理解“旋转”的含义。
例3 进一步认识旋转,探索旋转的特点和性质
(1)复习旋转有关知识。例如可以结合主题图展示一些旋转的图案
(2)从线段的旋转过渡到图形的旋转,让学生学会用中心点、方向、旋转角度描述旋转过程。具体做法:
①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指针从12指向1)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完整)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
②我们描述了这么多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说哪些方面?
③小组活动探索风车的旋转特点
从图1到图2风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
共同来解决问题。
从图1到图2,风车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___度。
你是怎样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的?(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不仅是每个三角形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而且,每条线段,每个顶点,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
④揭示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从画面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风车旋转后,每个三角形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那么什么是没有变的呢?(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变。)(生2:点O的位置没
更多推荐
旋转,图形,轴对称,学生,特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