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1单元复习题(青岛版)
第1篇: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1单元复习题(青岛版)
未完,继续阅读 >
第2篇: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总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
综合复习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目标:
引导学生回顾整理综合运用多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熟悉这类题目的结构(即条件和问题)。
比较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与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总结出解决这类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让学生学会合作,大胆交流,能完整的分析应用题。
使学生学会归纳与总结,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
复习过程:
一、回顾呈现。
1、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在第六单元学完万以内的数的加减法之后,还学会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一下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方法。[板书课题]
2、回顾呈现
①出示教材70页第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图:
图中有三个小朋友,你能分别给他们起个名字吗?
生可能回答:穿绿衣服的小男孩叫小明;穿蓝衣服的小女孩叫小青;穿黄衣服的小男孩叫小新等。
(教师在图中板书三个名字)
②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现在三个小朋友都有名字了,你能从图中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吗?(思考一会儿)把你搜集的信息和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
③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可能会出现如下情况:
●小明有16张卡片,小新的卡片比小明多25张,小新有多少张卡片?
●小明有16张卡片,小青的卡片比
未完,继续阅读 >
第3篇: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总复习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回顾整理
教材简析:
这是一节复习课,是学生在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运用多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之后安排的,是对本阶段学习的回顾和整理,使这部分知识能通过梳理归纳形成网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展示一幅生活中熟悉的画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另外,教材在71页第四题还设计了一个猜数游戏,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复习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问题的解答方法。72页第六题是以连环画形式呈现了学生向福利院的小朋友献爱心的情境,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综合复习。四幅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学信息,练习时,要指导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
的能力,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本回顾整理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整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第二课时复习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
万以内数加减法
复习目标:
能熟练掌握的计算方法并能又对又快地进行计算。
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试题(青岛版)
一、认真读题,细心填写。
1.分母是9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2.23比()少1;13米比16米多()。
3.29=()27=8()=12()=()81
4.一个分数的分子扩大5倍,分母(),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分母缩小7倍,分数大小不变。
5.1318去掉()个与它相同的分数单位后是12。
6.把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5段,每段占全长的(),每段长()米。
7.分数单位是19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8.3个29与4个29的差是(),和是()。
二、认真思考,大胆判断。
1.把34的分子加上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加上6。()
2.35的分子扩大3倍,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也要扩大3倍。()
3.大于15而小于35的分数只有1个。()
4.比23少12的数是16。()
5.因为5<6,所以15<16。()
6.78+56=7+58+6=1214=67()
7.分数的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8.13+14-13+14=0()
9.因为912=34,所以912的分数单位是14。()
10.计算14+59时,最合适的分数单位是136。()
三、周密分析,慎重选择。
1.从1里面连续减去15,减去()次得0。
a、4b、5c、6
2.下面算式的结果不是12的是()。
a、1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青岛版五年级小学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口算。(6分)
二、填空:(18分)
1、+表示8个()加上6个(),和是()。
2、计算47+59时,因为它们的分母不同,也就是()不同,所以要先()才能直接相加。
3、分母是12的最简真分数有()个,它们的和是()。
4、1511的分数单位是(),再加上()个这样的单位就是最小的素数。
5、在○里填上“>”、“<”或“=”。
34○451.8○9518-(14-18)○18-14+18
6、与的和再减去它们的差,结果是()。
7、比45米长320米的是()米。
8、一根铁丝长45米,比另一根短14米,两根铁丝共()米。
1
9、一块饼平均切成8块,妈妈吃3块,小明吃了2块,还剩下这块饼的()()。
10、一批化肥,第一天运走它的13,第二天运走它的25,还剩这批化肥的()没有运。
11、三个分数的和是,它们的分母相同,分子是相邻的三个自然数,这三个分数是()。
三、选择。(把正确*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1、下面各题计算正确的是()。
a、b、
c、
2、8米的()1米的。
a.大于b.等于c.小于
四、计算下面各题。(12分)
2
五、解方程。(16分)
六、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8分)
七、文字题(8分)
(1)减去与的和,差是多少?(2)23减去25,再减去16,结果是多少?
八、解决问题。(2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数学复习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题
姓名:得分:
一、填空: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都要先算(),再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都要先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或只有(),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4、*数比乙数少15,乙数是30,*数是()。
5、85减去13,差是(),再除以9得()。
6、一本故事书有40页,看了8页后,剩下的4天看完,要求平均每天看几页,必须先算出()。
7、芳芳有一些邮票,用去18张,还剩6张,原来有()张。
二、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4×8÷475-18+36
=4×2=75-54
=8()=21()
26+2×815+28÷7
=2×8=43÷7
=16()=6……1()
三、判断:
1、63÷9+27应该先算63÷9。()

更多推荐

学生,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