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三年级数学年级目标
保康镇中心校赵艳艳
一、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
1. 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和分数。
2. 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二)数的运算
1. 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2. 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3.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会解释估算的过程(参见例6)。
4.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5.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参见例7)。
(三)常见的量
1. 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参见例8)。
2.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 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四)探索规律
探索简单的变化规律(参见例9,例10)。
二、图形与几何
(一)图形的认识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二)测量
1. 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参见例12)。
3. 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 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参见例1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5.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6.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参见例14)。
(三)图形的运动(无)
(四)图形与位置
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
个方向,会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参见例17)。
三、统计与概率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参见例20)。
四、综合与实践
1.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2.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3.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参见例21,例22,例23)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2篇)
我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让我收获颇丰。通过这次学习,我得到了很多收获,既增长了理论知识,又对工作有很大启示。课程标准向我们展现了全新的理念,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新观念。我
深深的感遭到要不断的学习,建立毕生学的意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培训学习,转变观念,投入课改,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下面我就谈一下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一、教师要建立毕生学习的观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国加入WTO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
学手段都面临史无前例的冲击。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参与,给教师以新的挑战。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教师的这桶水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时时给自己"充电",进步自己的知识素养,努力成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是“一桶活水”。所以作为一位合格的教师就必须建立毕生学习的观念,否则,就没法适应时代的要求。
二、深入理解新课标,以不变应万变。
从课标中,我更加了解到《数学课程标准》在各方面的变革。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创新方法,力求减负等特点。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正确、规范、明了和全面。新课标经过了10年的不断实践总结比2001版的新课标有了以下八点变化:1、整体框架结构的变化;
2、关于数学观的变化;
3、基本理念的变化;
4、课程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
5、“双基”变“四基”;
6、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
7、课程内容的变化更加留意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其中让我影响最深的是:基本理念的变化,___版“两句话”:人人都能取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良好的数学教育”它夸大的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比2001版的说法意义更加广,它不但取得了数学知识,还取得了数学思想,这对一个人的毕生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只有毕生学习,毕生研究,才能超出现在,
走向未来。
通过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收获颇丰。我更加了解到《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
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的变革。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熟悉和体会。其中感慨最深的是小学数学新课标的突出特点就是将“双基”修改成“四基”,由原来过量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构成转变成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再次研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感遭到这次课改绝不单单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完全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更新原本的教学观念,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要正确掌控教师角色
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能创造性使用教材,并善于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组织者;教师不再只是教书的匠人,而是具有正确教育观念,善于使学生发现探索的引导者;教师不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圣人,而是善于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真诚的合作者。
1、发掘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故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
2、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换的进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取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更多推荐

学习,数学,学生,教师,教育,标准,毕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