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尝试学习
2.学习风格
3. 数学问题
4. 教学策略
5. 空间观念
二、填空题
1.常见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有                                                    。
2. 统计教学组织的主要策略                                                      。
3.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分析可以从                                                             
                      三个方面进行。
4. 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有            法          法            法          法
5. 数学规则之间的关系有                                    。
6. 数学问题有三个显著特征                                           
三、简答题
1. 小学数学学科的性质有哪些?
2. “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有几部分?
3.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4. 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专业能力是什么?                                                                       
5. 《标准(2011年版)》中的核心概念中哪些?
四、综合应用题
1、(14分)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的课堂教学口头评价正在发生可喜变化,课堂上焕发出人文气息,但依然有相当多的教师教学评价简单、粗暴、死板……请分析下面案例中教师的做法存在哪些问题?在课堂出现这种情况你会如何做?
有一位教师布置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有一批苹果,每筐装56千克,可以装60筐,现在只有56个筐,要把苹果都装下,平均每筐多装多少千克?”几分钟后,大多数学生按常规方法列出了两种算式:①56×60÷56-56;
②56×(60-56)÷56。教师非常高兴,大加赞赏。这时,有一位学生犹犹豫豫地举手,教师见状便问学生有什么事,学生说:“我还有一种解法,列式是60-56.”
其他学生一听,“哗”地一声笑开了,“哪有这么简单?”“他在凑数……”全班同学议论纷纷。老师显得不耐烦,并未等学生解释就用批评的语气说:“思考问题要有根有据,不要胡乱凑答案。”学生红着脸无奈地坐了下去,还不时东张西望……
2.请根据《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内容,设计一堂小学数学课,写出教学设计。
         
 
                      小学教育专业《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尝试学习:尝试学习是指用尝试题引路,引导学生自学课本,通过尝试练习,引导学生讨论,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一种自主学习。即由学生用尝试的方法,去发现所学知识,初步解决问题。这是一种有指导的发现学习方式,更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科书的示范导向作用。
2. 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与学习倾向的总
和。
3. 数学问题是指人们在数学活动中面临的、不能用现成的数学经验和方法解决的一种情境状态。数学问题不同于一般的练习题,它是一种情境,可能是一解或多解,就有足够地 复杂性,能对学生形成一定的挑战。
4. 教学策略指教师在课堂学习组织过程中的一种指导行为方式与方法选择或创设的方略。
5. 空间观念就是指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距离、方向等形象在人头脑中的映象,是空间知觉经过加工后所形成的表象。
二、填空题
1. 叙述讲解法、启发式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 2. 注重儿童生活的策略、强化数学活动的策略、将知识运用于现实情境的策略。3.学习课程标准、分析课本内容、借鉴参考资料;   
4. 临床观察法、交流访谈法、随堂测验法、研讨解析法;  5.  上位下位关系、并列关系;   
6. 障碍性、探究性和可接受性;
三、简答题
1. 小学数学学科的性质有哪些?
(1)小学数学学科知识内容的特定性。
(2)小学数学学科逻辑结构的双重性。
(3)小学数学学科内容呈现的直观性、现实性。
2. “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有几部分?
(1)数的认识。
(2)数的运算。
(3)常见的量
(4)式与方程
(5比和比例
(6)探索规律
3.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
(2)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3)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4)养成认真做作业的习惯
4. 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专业能力是什么?
(1)解题计算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3)识图画图能力
(4)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5数学板书设计能力
(6)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能力
(7)数学课堂调控能力
(8)课程建设与开发能力
(9)测验试卷编制与评析能力
5. 《标准(2011年版)》中的核心概念中哪些? 
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模型思想、推理能力、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四、综合应用题
1(14分).答案要点:A教师要学会倾听,不要随意否定学生的回答。有时学生的思维非常
独特,在“错误解法”的背后,往往孕育着可喜的创新因素,教师要多给孩子讲理的机会,保护他们创新的思维火花。B、如果学生的回答超出教师预设范围,没有丝毫思想准备,为了不浪费课堂时间,可以实事求是地说“下课后,咱们再一起探讨,好吗?”C这位学生的思维是“直觉思维”,因为“原来每筐装56千克,用60个筐,现在只有56个筐,必须每筐装60千克。”D我们如果根据“比例”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加以论证,这位学生的思维是完全正确的。
2.(15分)教学设计要求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具体答案略
     
聊城大学
2021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批次专业:202001-小学教育课程: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专升本)总时长:120分钟剩余时间 : 80分 : 20秒
1.  (问答题) 请根据《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内容,设计一堂小学数学课,写出教学设计。(本题15.0分)
答:
 
   教学内容:《秒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   
2、通过观察与操作,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   
3、借助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培养遵守、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二、 教学重点: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   
三、教学难点: 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出秒的概念。   老师提问:人们倒计时时喊的“十、九、八、七、……二、一”每个数字之间经历多长时间?(1秒)   
师小结: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就来认识秒。
(二)学习新知:   1、出示独立学习任务单:   请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钟的哪一根指针叫做秒针吗?你知道它是怎样计时的呢?   
(1)通过观察,我知道秒针是钟上的那一根。   
(2)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秒,从12走到1就是走了秒,从2走到4走了秒。   
(3)秒针走一圈就是走了秒,也就是分钟。   
(4)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格。也就是1分=______秒。   
学生汇报   出示课件,演示秒针走一圈,同时板书:1分=60秒   
2、感受一下1秒钟有多长。   
(1)拍手练习:跟着钟表的“嘀嗒”声,每秒拍一下手。   
(2)你能在1秒钟里做什么事呢?先试一试,再告诉同桌。   
3、出示有秒针的实物钟表,共同感受1分钟有多长。   请同学们谈感受。(1分钟比1秒钟长,但1分钟也过得很快)   
4、出示课本61页做一做第2题,了解1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   你能在1分钟里做几道口算题呢?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9()   穿衣服大约需要20()   烧一壳开水大约需要25()   
2、了解一下自己小组同学的50米跑的成绩,并记录下来。   
3、填一填。   人1分钟脉搏跳()下,1分钟做()道题   1分钟写()个字。   
4、填空:   深呼吸1次用()秒,15秒内能深呼吸()次。   从1数到30用了()秒。   1分=()秒,120秒=()分   
5、绕操场跑1圈,*用59秒,李月用了1分零3秒,谁快些?
(四)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秒的认识,知道了1分=60秒,还感受了1分、1秒有多少长,常言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同学们从现在开始,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做时间的主人吧。 
 
2.  (问答题)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的课堂教学口头评价正在发生可喜变化,课堂上焕发出人文气息,但依然有相当多的教师教学评价简单、粗暴、死板……请分析下面案例中教师的做法存在哪些问题?在课堂出现这种情况你会如何做?
有一位教师布置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有一批苹果,每筐装56千克,可以装60筐,现在只有56个筐,要把苹果都装下,平均每筐多装多少千克?”几分钟后,大多数学生按常规方法列出了两种算式:①56×60÷56-56;
②56×(60-56)÷56。教师非常高兴,大加赞赏。这时,有一位学生犹犹豫豫地举手,教师见状便问学生有什么事,学生说:“我还有一种解法,列式是60-56.”
其他学生一听,“哗”地一声笑开了,“哪有这么简单?”“他在凑数……”全班同学议论纷纷。老师显得不耐烦,并未等学生解释就用批评的语气说:“思考问题要有根有据,不要胡乱凑答案。”学生红着脸无奈地坐了下去,还不时东张西望……(本题14.0分)

更多推荐

学生,教师,数学,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