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一题多变”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系统当中,知识点错综复杂,而且具有多变性,学生们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尤其在解数学题时,由于学生的思路没有打开,再加上缺乏系统技巧的掌握,很难在变通和举一反三思路的影响下精准作答。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应用“一题多变”的思路,帮助小学生们在解题过程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精准找到出题人的布局陷阱,提高解题效率的同时,增强小学生的解题自信心,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本文主要研究“一题多变”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一题多变”;小学数学;解题教学
前言: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是困扰小学生学习的关键。因此将“一题多变”的策略应用于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可以发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游刃有余地解答数学问题。与此同时,“一题多变”还可以让学生们掌握特殊的解题技巧,如利用简便算法解答出难度较大的计算题,提高准确率的同时,也节省了计算时间和步骤,帮助小学生积累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为促进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一题多变”的概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目标和理念都应发生变化,一方面要明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另一方面要确定以核心素养导向为基准的课程目标,凸显解决问题的多变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和创新性思维能力。而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题多变”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式,是指学生在掌握了经典例题的基础上,通过变换题目的已知条件或问题内容,突出题目的可变性,使个人的知识呈现多项延伸[1]。“一题多变”与一题多解往往是对应的关系,通过两者的多项融合,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多元了解数学知识,加强知识的延伸,同时也可以培养小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帮助他们摆脱思维定式,掌握更多元的解题技巧,从而在数学学习中产生更多的自信心。
二、““一题多变””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在解决问题中运用“一题多变”,锻炼学生的激趣思维
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解决问题是关键,在强化学生解题技巧的时候,要求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具有生活化的素材,有效培养学生的解题兴趣,让他们能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场景当中,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备课,创编校本问题素材,并确保问题的“一题多变”,使学生可以发展个人兴趣的同时,提高解题能力,锻炼学生的激趣思维,
产生更多的自信心[2]
例如以购物类问题为主,“在商场,商家用单价80元钱购入了两件T恤衫,并且在进价的基础上涨价20%销售,短时间内便成功销售出了一件。一个月后,该商家在T恤衫进价的基础上,减价15%促销,将剩余的一件也卖出了。求该商家销售两件T恤衫获得的利润”。
解:60×120%=96(元)第一件。
96×85%=81.6(元)第二件。
96+81.6-80×2=17.6(元)利润。
对该问题进行“一题多变”,要求教师能够对已知条件进行变动。例如“某水果批发商以800元单价进购了两批西瓜,在进价基础上涨价25%销售,一天就成功售出了一批。两天后,由于西瓜普遍涨价,该水果批发商在原西瓜销售价的基础上涨价10%促销,将剩余的一批西瓜也卖出去了,求该水果批发商两批西瓜的销售利润”。
解:800×125%=1000(元)第一批。
  1000×110%=1100(元)第二批。
  1000+1100-800×2=500(元)利润。
通过“一题多变”,引导小学生解答问题,不仅能够让他们明确商场中进价、销售额以及利润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充分激发了学生对百分数解题的兴趣,使他们能在日后购物或逛商场时,有效应用数学题进行讲价,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思维[3]
(二)在计算题中运用“一题多变”,强化学生的运算思维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尤其在高年级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们面临的题型越来越多,在解题中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逐个算式求解。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运用简便算法的方式,通过“一题多变”的类型题引导,培养学生们计算能力,使其在解题过程中能够提高答题正确率,锻炼运算思维。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小数四则运算的简算例题,如8×1.2+4×0.21=()。学生在解答的时候发现可以利用简便算法,因此将如上算式分解为8×1.25-8×0.04+4×0.25-4×0.04=10.52。学生们学会了8×1.25=10;4×0.25=1的运算技巧,因此教师可以将题目转
换为8×1.28+4×0.28=(),根据简便算法的运算规律,可以将其拆解为8×1.25+8×0.03+4×0.25+4×0.03=11.36。这种通过简算甚至口算便能完成的复杂算式,可以让学生们节省答题时间,提高作答效率。
(三)根据已知条件运用“一题多变”,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
无论是普通的解决问题,还是图形变换题,可以通过转变已知条件,让学生们能在思维变换的过程中提高解题意识,并培养个人的举一反三能力[4]。例如求操场面积,教师可以将其转换为求黑板面积、求操场周长、不规则花坛的面积等,让学生们通过分割增补的方式,了解图形变换的方式方法。再比如求物体的数量关系,如学校体育教室中有15个足球,25个篮球,让学生们自己设置问题,足球是篮球个数的几分之几?篮球是足球个数的多少倍等。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倍数和分数的相互转换,强化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培育多元认知思维。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通过隐藏已知条件,让学生重新设置一个数量关系并提出问题。如学校体育室有篮球25个,已知足球个数是篮球的5倍,求足球的个数;篮球个数比足球个数多3/5,求足球的个数。通过已知条件和问题的相互转换,可以让学生们在举一反三的
过程中,对问题的数量关系有清晰明确的认知,开阔解题思路,提高做题效率[5]
结束语:
“一题多变”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强化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学生了解多元数学知识、加强知识的延伸,使学生的思维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在实践中,要求教师能够在解题教学中,应用“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简便算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除此之外,还应该根据问题的已知条件,做好题目的变换,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为提高小学生的解题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庄成意.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分析[J]. 时代教育:下旬, 2020(3):1.
[2]徐辉.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效果[J]. 科普童话, 2020(21).
[3]陈远志.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的策略[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0.
[4]尕藏卓玛. 浅析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C]// 2020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 2020.
[5]安玉. "一题多变"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的运用[J]. 百科知识, 2020.

更多推荐

学生,数学,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