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定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修订前后目录比照区别
第—单元  小数乘法
一、              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例3后增加概括总结法则的活动。
不再安排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运算。
增加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分别是估算和分步计费的实际问题。
二、              具体编排
例1:结合具体量,教学小数乘整数,为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提供感性支撑。
例2:脱离具体量,教学小数乘整数,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说明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法的理由,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
例3:小数乘小数,突出转化的方法,在做一做后引导学生归纳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
关系,在此根底上概括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例4:小数乘法中的难点问题。
例5:小数倍,领会 “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比较直观。同时提出验算要求,培养验算习惯。
例6:依据需要求积的近似数。
例7: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扩展到小数,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例7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例8: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依据实际问题和数据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例9:解决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注重理解题意,渗透函数思想。
三、              教学建议
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在理解算理的根底上,引导学生通过商量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  位置
一、              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由原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移来,学习在具体的情境中依据行与列这两个因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和在方格纸上依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              具体编排
例1: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例2: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              教学建议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根底,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学习过程。
适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感想数对与位置的一一对应思想。
第三单元  小数除法
一、              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1.  小数除以整数中不再单独安排例题教学方法的交流和验算,分散到前面的例2和例3中。
2.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例题调整为:例1整数局部够商1,能除尽;例2除到被除数的末尾还有余数,添0继续除;例3被除数的整数局部不够除。
3.  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例5后增加概括总结法则的活动。
4.  增加循环节的认识。
5.  解决问题中不出双归一的类型,数量关系在前面已学,直接在练习中应用。
二、              具体编排
例1:整数局部够商1,能除尽。说明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例2: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有余数,添0继续除。
例3:被除数的整数局部不够除1,要商0。提出验算要求。
例4:一个数除以小数,突出转化思想。
  例5:特别情况,被除数的位数不够,用0补足。在此根底上概括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例6:商的近似数,体会必要性,掌握方法。
例7: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
例8:认识循环小数、循环节、写法。认识有限小数、无线小数。
例9:用计算器探究规律。
例10:依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的实际问题。
三、              教学建议
在理解算理的根底上,引导学生通过商量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注意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第四单元  可能性
一、              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内容依据课标要求调整,由原三上移来。
二、              具体编排
  例1:体验事件发生实在定性和不确定性。
例2:能列出简单实验全部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只作定性描述。
  例3:依据数据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进一步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
有大小的。不要求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更多推荐

小数,乘法,整数,学生,总结,实际,发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