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实践研究”课题组阶段性总结
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一个必要环节,也是教师检查学生学业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手段,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设计作业对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同时,作业的功能不仅在于巩固与反馈,它能够激发孩子继续向前学习的动力,能挖掘孩子学习的潜力,把学习内容大大加以延伸、丰富。因此,我们应该为不同的学生选择合适的作业,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作业,这样,学生才会发自内心地喜欢作业,爱上作业。
本学期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本着上面的思想,进行了一系列的学习与研究。具体工作如下:
一、不断加强理论学习
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全体成员在组长带领下,每个月学习一篇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献,用已有的经验指导我们的研究,找准研究的方向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二、切实开展研究工作
1.调查摸底,做好分层准备。
(1)以优化作业设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设计一份学生作业问卷调查表,并将调查表加以分析,找出问题现状。
(2)教师收集资料创设条件让学生参与到优化作业设计的实践活动中去,增强好奇心与兴趣感;克服他们对作业的厌倦、畏难心理。
(3)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多样性作业。
应试教育的观念应该摒弃,但扎扎实实的基础知识练习不能丢弃,有关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还是需要一定的练习作保障。具体操作时要求教师将作业分为“必做作业”、“选做作业”、“自主作业”三个层次。
“必做作业”一般为基础题,主要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一般每个同学都基本能够完成,所以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完成。
“选做作业”是指老师布置的几组题目中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部分题目来做。
“自主作业”是指不做老师布置的作业,自己根据学习的情况则是课堂相关知识的拓展延伸
题或创新题,每个同学可视自己的学习基础量力而为,自主选择是否完成或者完成多少。学生完成这类作业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有所选择,不再感到单调枯燥,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求。
2.开展课题研讨课。
本学期课题组成员施庆伟﹑孙春梅分别执教了课题研讨课《简便计算复习课》和《还原问题》,分别从复习课、新授课两种课型研究如何进行分层作业的设计。
3. 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论文案例评比。
课题组成员善于总结,及时把自己平时研究心得记录下来,撰写体会或总结,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论文、案例评比活动,积极向报刊杂志投稿。
三、成效及困惑
成效:
“作业分层设计”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改革了多年来“一刀切”的作业设计法,也得到了学
生及家长的支持。这种设计方法允许学生根据他们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这样做减轻了学生过重作业负担,调动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信心,减少了学生抄袭其他同学作业的现象,同时,使得师生关系更融洽,学困生得到老师的帮助更多了,老师的作业批语更有针对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竞争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加强。
通过一学期的课题研究,教师的相关理论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他们深刻体会到课堂作业的重要性,紧紧围绕“有效”布置与批改课堂作业,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更加高涨,学习成绩进步很快。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初步形成。
困惑:
1、分层作业最大的困难不在于如何组织分层作业,而在于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因为不同层次学生所完成的作业是不一样的,最终的考核又是统一的,这就给评价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评价的体系我们还有待于科学完善。
2、分层作业设计,能激发大部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自主性,但也在有些学生心理造成“我是困难生,你是优等生”的思维定势,慢慢会造成惰性,失去竞争意识。
3、分层作业对于教师的备课量、批改强度、分层辅导等的要求也就越高,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多,如何能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探索更有效的方法措施来缓解教师过重的压力。
4、学校对课题研究及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特别是课题的评估机制中在发挥其激励和导向上还不够突出,有待进一步改进。
更多推荐
作业,学生,研究,学习,设计,教师,分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