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方式的优化策略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方式是进行数学教学活动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巧妙的课堂导入,不但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轻松进入到学习状态,还能收获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文简述了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重要性,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导入方式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导入 策略
人们常说:好的开头,就等于成功的一半。小学数学新课导入也是如此。课堂导入虽说时间不长,但其是一堂课的开场,其重要性关乎整堂课的成败。巧妙的课堂导入,不但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轻松进入到学习状态,还能收获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新授课不同与练习课和复习课,所以新课导入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
一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重要价值
(一)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探究。小学生注意力难以持续很长时间,参与问题探究缺乏积极性是课堂教学时的常见问题,新课导入时能巧妙设疑,充分调动学生的
好奇,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探究的积极性。
(二)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学科相对枯燥难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新课导入时针对学生爱好入手,能逐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课导入时相机植入思政素材,容易实现也不会影响教学的连贯性,一举两得。
(四)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眼光,数学思维,数学语言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词,新课导入时创设情景,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方式的现状分析
(一)导入方法随意,形式单一。导入的方式方法类型多样,大多老师使用开门见山较多,其次是复习导入,其它方式较少,导入枯燥乏味,就其原因大多是对导入不够重视,为了给新课讲授腾出时间,不明白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
(二)创设情景死板,脱离实际。有些老师在课堂导入时经常使用创设情景的方式,但有时为了情景创设而创设,死板硬套,不懂得变通,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脱离,使学生摸不着头脑。究其原因是情景创设流于形式,没有明确教学主题,仅仅做了表面文章。
(三)信息技术不精,效果不佳。当前教育条件下,很多教师会使用多媒体一体机,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装备,但技术停留在从网上下载课件后直接使用,没有达到课件设计制作和教育装备功能的灵活运用,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究其原因是教师接受新技术的学习和使用经验不足,信息技术培训和应用教研严重滞后。
(四)抛弃学科联系,缺乏趣味。数学是基础学科,与语文,科学等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学科来带动学生参与数学学科的学习。有些教师在导入时基于数学导入新课,从不与其他学科产生关联,对学生的兴趣培养百害而无一利。究其原因是教师受旧的思维影响,不能跟上时代教育形式。
三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方式的优化策略
(一)创新导入方法,形式必须新颖。
1.谜语导入。猜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利用猜谜语活动可以顺利的导入到新课。如在教学《认识倒数》时,教师可以组织一场谜语会,八分之七(猜一个成语:七上八下),一元(猜一个数学名词:百分数),七六五四三二一(猜一个数学名称:倒数),教师强调读音后导入新课。
2.游戏导入。游戏活动可以引起学生主要同时活跃课堂气氛,在游戏中设置问题引起学生思考,让学生找答案的探索心态进入到新课。
3.实验导入。实验操作性强,学生亲自动手更能发现问题,提高激情,感受数学知识的快乐。
(二)问题情景导入,贴近学生生活。
1.家庭生活问题导入。家庭生活是学生已有经验最丰富的环境,在这样的情景中设置问题不仅资源丰富而且还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社会生活问题导入。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并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身边的社会中实际问题,使学生在主人翁的精神状态中健康成长。
3.校园生活问题导入。校园生活最贴近学生,是不用创设的教学情景,只要灵活变通就能提出很多问题来导入新课。
(三)更新信息技术,灵活导入主题。
1.小视频导入。小视频是当今最流行的新媒体,教学可以选用的素材很多,有微课,儿歌,搞笑,百科等极其丰富。这些资源下载方便快捷,创新性,时代性也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2.几何画板导入。"几何画板"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编制出相关的图像和动画过程,操作简单,可以精确度量长度和角度等,而且在演示过程中可以实时调节图像 。几何画板是适用于数学、平面几何、函数作图的动态几何工具,可以说几何画板是出色的教学软件之一。应用几何画板工具可以把图像类的教学变得更直观,更形象,更具体,学生也更容易理解。
3.电子竞赛导入。101PPT,希沃白板中的都带有竞赛功能,这些游戏竞赛,互动性强,又比赛结果的不可预见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四)引用故事导入,增添教学趣味。
1.数学家故事导入。数学家应该是学生崇拜的偶像,通过数学家的故事导入到其最专业的领域,提升了学习热情。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创设这样的情景:我国大数学家祖冲之,他对圆周率的研究开始得很早,后来达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相传,有一天,夜已经很深了,他翻来覆去睡不着,《周髀算经》上说,圆周的长是直径的3倍,这个说法对吗?天还没亮,他就把妈妈叫醒,要了一根绳子,跑到大路上,等候着马车.突然,来了一辆马车,祖冲之喜出望外,要求量马车的轮子,经过再三测量,他总觉得圆周长大于直径的3倍,究竟大多少?这个问题一直盘旋在他的脑子里,直到40多岁,才解开了这个谜.你现在想不想在10岁的时候能通过圆周率来计算圆的周长呢?老师在学生异口同声中导入新课。
总之,新课导入是实现课堂优化的重要环节。教无定法,即使教学内容相同,导入的形式、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师应因学生施教,因教材施教,因课程标准施教,巧思妙想的设计新课导入方式,注重灵活多样,突出趣味性、着眼知识整体性和迁移性,为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参考文献:
[1]张伟强,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策略探析[J],学周刊,2022(12)
[2]张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丁欣欣,“先声,夺人,多趣”--小学数学课堂导入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2012.4
更多推荐
导入,学生,数学,教学,小学,问题,方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