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准备阶段计划
主持人: 缪正霞 王海娟
一、指导思想
随着全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我省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已经是基础教育各个学段较大规模的研究课题。课题组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引导、组织和帮助下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其中的发展,包括三维目标中的三个维度的发展;学生智慧的发展;生成性的发展;面向未来的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花尽可能少的时间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获得较多的进步和发展。以提高教师科研意识与研究水平,提升我校科研工作水平,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学校教育教学为目标,科学规范的开展我校教科研工作。
二、主要工作目标
确定《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和课题研究人员,制定详细的课题研究实施方
案。收集有关信息资料(网上查找、刊物查找、外出参观、请教名师等),制定主题研究计划,学习有关教育理论,进行课题研究的论证和研究方案的设计。
1.制定实验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组成员工作任务。
2011年4月11日,课题组召开会议,讨论制定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实施方案》,并对课题研究组成员进行分工安排。制定完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由缪正霞和王海娟负责;组织学习有关理论,进行总结反思,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寻求进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由林方红,周秀兰,卜海云负责;深入小学数学课堂听课,理性反思分析教学中的低效行为,构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由林方红,高咏梅,范丽娟负责;在实验验证、个案分析中不断完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由刘 华、刘菊华负责;整理分析课题研究资料,进行研究结论的最终论证,推出研究成果,并做一定范围的推广普及工作,形成结题报告由殷爱华、王丽红负责。
2.理论学习反思。
2011年4—9月,组织课题研究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进行总结反思,重建科学、合理的教
学价值观,寻求进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重点学习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崔允漷“有效教学”理论,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和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等。同时,还组织课题研究组教师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撰写教学论文和经验文章,向各级教育刊物投稿或者参加各级教育教学论文评审活动。
3.筹备举行开题报告活动。
2011年9月15日,课题组召开会议,商量决定举行课题开题报告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及活动议程,并确定由课题负责人作开题报告。2011年9月25日下午,课题开题报告会在响水实验小学举行。会上,校长作动员讲话并宣读立项通知;课题负责人缪正霞作开题报告;王秀红代表评议专家组作评议;课题组成员林方红老师代表课题组作表态发言。开题报告会为课题组指明了方向,使参加研究的教师明确了任务。课题研究组依据与会领导和评议专家指导意见进一步修定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实施方案》。
三、主要工作
(一)组建研究队伍,成立课题组,落实研究任务。
(二)制定总课题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和实验对象,进行具体分工。明确研究目标、内容、任务、方法以及预期成果,申请立项,报上级部门批准后进行开题。
(三)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差异教学论》、《课堂教学研究-如何照顾学生个别差异》、《心理差异与教育》、《小学差异教学策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差异策略的案例研究》《教育个性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以更好的指导研究工作。
(四)调查研究。按照课题方案和学科课题方向编写问卷调查表设计 座谈提纲,实施调查,了解我校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教学状况,撰写调查报告。
(五)实践探索。针对调查报告中显示的课堂教学的不足和问题,结合学科特点,按照课题要求,在教学方式的运用方面,制订差异教学策略。将所制定的策略用于课堂实践,并且及时撰写总结和反思及个案。
(六)建立制度。继续推行教师专业成长奖励制度,加大“推门听课” 力度,对研究过程进行及时的诊断与指导。
(七)开展交流促成长活动。对课题研究开展的活动情况要及时进行总结,认真加以分析每
次活动的成功与不足,并及时进行交流,对课题的活动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使方案更趋于完善,课题组成员要根据研究的内容撰写论文,在学年结束时组织一次交流。
四、具体安排
(一)2011年4至5月
1.组建研究队伍,成立课题组,落实研究任务。
2.制定总课题研究计划,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和实验对象。明确研究目标、内容、任务、方法以及预期成果,申请立项。
3.具体分工 课题负责人:缪正霞和王海娟,负责课题研究的全面工作,撰写实施方案,参与数学课题的研究,收集研究资料,组织培训。课题组成员:王丽红,承担实验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确定实验的方向,并为实验工作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 组员:刘 华、刘菊华、周秀兰、殷爱华、高咏梅、范丽娟、林方红。
(二)2011年6-7 月
1.制定学校课题实施计划,抓好落实工作。
2.加强理论学习。课题组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制定研究计划,落实到人。
3.结合实验班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数学学科探索提高课堂差异教学的策略。
4.加大“推门听课”力度,对研究过程进行及时的诊断与指导
(三)2011 年9 月 开题。
时间 : 9月25 日
地点:督导处 宣读人:王海娟 参加人:课题组成员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准备阶段总结
主持人: 缪正霞 王海娟
2011年4月,我校成立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开展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践研究。现将这一阶段所做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
充分利用暑假时间和课余时间,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有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书籍和别人写的相关论文。认识到什么才是有效的课堂,影响教学有效性有哪些因素,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哪些途径……。为课题的研究积累了理论依据和理论指导。
二、课题研究组组织研究成员深入小学数学课堂听课,理性反思分析教学中的低效行为,通过研究和反思课题组认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行为主要有八个方面:
①教学目标相对单一,三维目标确定重“知识与技能”,轻“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②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重点不突出。特别是在一些课赛上,有的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前的沟通时间长达5分钟之多,有的教师复习铺垫用了10分钟还没进入新课。凡此种种,重点如何突出,效率如何提高?
③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如:“自主探究”不充分,“合作、交流”过程简短,全员参与性不够
④教学重复,练习欠精当,事倍功半。
⑤学力培养不够,学生学习能力不强。
⑥课堂评价浮于表面,缺乏导向性和激励性等。
⑦现代教学媒体使用不科学。
⑧教材把握不准,学情估计不足,重点偏移。
基于上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低效的行为的反思分析,课题研究组提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
①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引导、组织和帮助下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其中的发展,包括三维目标中的三个维度的发展:学生智慧的发展;生成性的发展;面向未来的发展。
②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花尽可能少的时间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获得较多的进步和发展。
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提高教师科研意识与研究水平,提升我校科研工作水平,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学校教育教学为目标,科学规范的开展我校教科研工作。
三、确定方向,明确努力目标,
我们从学习理论入手,教师对新课改理念有了一定认识,但还存在有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课题组成员应通过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对新教材、新理念的认识。我们组织教师理论学习,提高课题实验研究的能力;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著作、教育教学研究期刊、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等;积极参与数学教研的培训;在学习中做到有重点、有反思。我们学习了有关有效教学的论著如《有效教学的理论和模式》、《有效教学的技能和艺术》、《有效教学方法》;还上网学习了一些有关文章,如:“奏响有效教学的凯歌——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关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有效整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模式 ”“ 问题情境生活化 思维方式数学化”等,并有针对
性地进行讨论、交流。我们时时以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来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实践。课题组成员另外还自主学习,认真钻研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章,开展了“智慧旅行”活动,读有关细节的书,写读后感,使每一位成员都能用理论去指导自己的课堂。本课题组成员每次都积极外出学习,去年我省“小学数学优质课”比赛所有课题组成员都去学习,回来和自己的课堂进行对照,找出差距,进行改进,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
四、 扎实开展研究活动
课题研究组在实验个案分析等研究中不断完善和丰富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课题研究重点在课堂教学上,实验教师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把学生的三个维度的发展即(学生智慧的发展;生成性的发展;面向未来的发展)以及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为实验研究的起点,教师对传统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对比,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花尽可能少的时间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获得较多的进步和发展。以提高教师科研意识与研究水平,提升我校科研工作水平,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学校教育教学为目标,科学规范的开展我校教科研工作。
更多推荐
研究,课题,数学,提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