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1986年)
"1978年大纲"是一份试行草案,要求在试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完善。经过8年左右时间的试行,国家教青委员会决定,对"1278年大纲"进行修改。修改前,认真组织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1986年12月正式颁布《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它是建国以来第一个没有"草案"两字的正式的小学教学大纲。
"1986年大纲"与"1978年大纲"相比,在指导思想,教学的目的要求,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以及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提得更加明确、具体,切合实际,便于执行.它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
(1)进一步明确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
"1978年大纲"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地位作用,只提"数学是学习科学技术必要的基础知识。为此,必须进一步改革小学数学教材,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在小学就给学生切实打好数学基础"。"1986年大纲"突出了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数学的学科特点,在序言中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种提法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小学数学在完成基础教育任务方面的作用。
(2)突出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
修订后的大纲,总结了广大教师的经验,在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方面写得更加明确具体,并且提出了一些培养途径和措施。
在大纲序言中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明确地指出要把培养能力作为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于培养什么能力问题,"1986年大纲"的提法与"1978年大纲"基本一致,即计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重视思想品德教育,把原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改为"思想品德教育",要切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
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必须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大纲中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
①要通过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②要通过数学的训练,使学生养成书写整洁、严格认真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③要用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
④要通过数学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大纲中还特别提出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这是过去大纲所没有的。大纲中多处提到:"培养起学习兴
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初步养成验算的习惯,具有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等等。
(4) 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适当调整了教学要求。
根据当时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对"1978年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做了适当的调整。
①删去了正负数及其四则运算和亩以外的市制计量单位。
②将关于"初步了解现代数学中某些最简单的思想"的要求,改为"结合有关内容,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样修改比较切合实际。
③降低了笔算四则计算的要求。笔算中主要是使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对计算技能方面的要求有所降低。对大数目的整数四则计算也从原来的"熟练计算"改为"比较熟练地计算",对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从原来的"熟练计算"改为"正确地计算"。
(5)提出了"双改"的任务。"1986年大纲"贯穿了积极进行教改的精神,提出"改革教学方法"和"改进成绩的评定"两项任务。这也是这个大纲的重要特点。
大纲总结了当时各地教改中的先进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原则性的意见。在改革教学方法时,强调了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要注意因材施教,要结合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班级的具体情况,选择教学方法。
在改进成绩的评定时,强调既要考查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能力,又要考查计算能力、解题能力、空间观念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不要出难题、偏题、怪题和死记硬背的题目。通过改进成绩的评定,促进教学改革,减轻师生的负担。
(6)适用于五年制和六年制两种学制。根据当时五年制和六年制两种制并存的教学实际情况,"1986年大纲"采用灵活的办法。各年级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都有两份,一份适用于五年制小学,另一份造用于六年制小学。
更多推荐
数学,学生,小学,教育,大纲,学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