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一年级
(一)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量与计量
钟面的认识(整时)。 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四)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
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计算加减法两步式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认识钟面,会看整时。认识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要爱护人民币。 6.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 
7.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
(一)数与计算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法竖式。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 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乘法竖式。 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两步计算的式题。 
(3)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 数数。百位、千位、万位。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4)加法和减法。 加法,减法。连加法。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 
(5)混合运算。  先乘除后加减。两步计算式题。小括号。 
(二)量与计量
时、分、秒的认识。  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 千克(公斤)的认识。 
(三)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  角的初步认识。直角。 
(四)应用题  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 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
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调查家中本周各项消费的开支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教学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数、写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2.掌握加、减法的笔算法则。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连加式题。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和几百几十加、减整百或整十的数,会用交换加数的位置验算加法和用加法验算减法。初步培养学生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知道乘、除法的含义和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知道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够熟练地用口诀求积、求商。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注①:例如3个5,可以写作3×5,也可以写作5×3。3×5读作3乘5,3和5都是乘数(也可以叫因数)。②:不给出“第一种分法”、“第二种分法”等名称。]
 
4.初步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会计算两步式题。认识小括号。
5.认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知道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会进行长度的简单计算。 
6.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公斤),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 7.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8.初步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和画线段(限整厘米)。 
9.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10.会解答加、减、乘、除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会分步列式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11.通过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三年级
(一)数与计算
(1)一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0的乘法。连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0除以一个数。用乘法验算除法。连除。 
(2)两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乘法验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3)四则混合运算。  两步计算的式题。小括号的使用。 
(4)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量与计量
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 吨、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 面积单位。 
(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 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 面积的含义。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四)应用题  常见的数量关系。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
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例如记录10天内的天气情况,分类整理,并作简单分析。 
教学要求
 
1.掌握一位数乘、除多位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的笔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 
2.掌握两位数的乘、除法的笔算法则,会笔算乘除法。会用交换乘数的位置验算乘法。会口算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积在100以内)。会口算乘数、除数是整十数的乘、除法。学会一
些简便算法。 
3.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计算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 
4.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初步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毫米。知道1千米=1 000米,1厘米=10毫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克,知道1吨=1 000千克,1千克=1 000克。会进行长度和质量的简单计算。 
6.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7.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观念。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8.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9.通过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四年级
(一)数与计算
(1)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2)加法和减法。  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 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3)乘法和除法。  积的变化。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 乘数接近整十、整百的简便算法。  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4)大数目估算。算盘或计算器的介绍。 [注①:例如:估计一个剧场有多少坐位,一块地有多少禾苗。 ②:小数如果分段教学,可以把小数的初步认识安排在前面的适当年级。]
(5)四则混合运算。  中括号。三步计算的式题。 
(6)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关系和运算定律。  自然数与整数。十进制计数法。读法和写法。 ?
四则运算的意义。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整除和有余数的除法。  运算定律。简便运算。 

更多推荐

认识,计算,减法,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