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 燕山二小主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芙蓉区燕山二小 任 慧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很荣幸能够有机会在这里就三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材分析与大家进行交流和探讨。大家都知道:教材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但这一课程资源要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正确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合理把握教学目标~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实施方案~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因此~下面我就从解读教材入手~针对各部分内容提出一些教学实施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内容及编排特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
践活动等10个单元。对于这些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下面~我就分版块分单元就我对教材的理解及建议与大家进行交流。
二、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量与计量
本册教材在量的计量方面~安排了两个单元~一个就是本单元测量当中的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和千米~质量单位吨~另一个是第五单元的时间单位时、分、秒的认识。
第一单元:测量
单元的教学内容: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材分析:教材中安排了2个例题~例1 测量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时引入毫米~发现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与1毫米厚度的实物作比照~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例2 在测量课桌的长度时引入分米~发现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有一部分学生已经或多或少的对“毫米”和“分米”有所了解。
教学建议:我建议教学时可以采用复习导入的方式~设计以下问题: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测量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你们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如果除了分米、毫米还说出了千米、纳米等长度单位~要给与鼓励和表扬~但此时老师着重引导学生追问:那你知道1分米或者1毫米有多长吗,由此揭示课题。
教学时可以设计用手比划长度,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厚度是1毫米~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分米,如:医疗保险卡、电话磁卡、储蓄卡厚度大约是1毫米等等~也可以让学生从一沓纸,或作业本,中量出1毫米~数一数有几张。让学生用作业本摞出1分米的高度~数一数有多少本~等等。给厘米、分米、毫米、米几个长度单位按大小排序,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人体的各部分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毫米和分米的表象并学习它们之间的进率。
在练习环节除了一些常规的习题外建议侧重于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先估一估这个物体有多长~再进行测量。还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和渗透~如物体比尺子长的时候怎么量,物体能折的怎么量~不能折的又怎么量,,
《千米的认识》
教材分析:这个内容的教学难点就在于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起1千米的概念。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学生都可以用手大概的比划出来~也可以用眼睛去看~而1千米的长度既不可能用手去比划~也不能用眼睛去目测~而且大多数学生平时也不太关
注两个地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因此~要建立这样的长度观念~只有借助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间接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想像来加以培养和感受。
教学建议: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呢,怎样让学生对1千米有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影象呢,具体来说~可以有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让学生通过对千米的间接感受来建立相应的观念。例如~让学生实际步行1千米~数一数走了多少步~看看用了多少时间~体会一下走1000米的疲劳程度。我们学校操场的内圈跑道是200米~我们就可以先利用体育课或课前带着学生沿着操场的跑道走100米或200米~让学生想象一下跑几圈是1千米~1千米的长度是多少呢,如果操场是400米一圈的跑道~多少圈是1千米,然后让学生估计:“从学校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让他们联系生活
实际~发挥想象~用他们自己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身边的数学与真正地了解1千米的实际长度~解决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第二种方式是借助生活中的实际素材帮助学生建立相关观念。例如~告诉学生从学校到附近某一地点的距离是多少千米~从A城市到B城市大约是多少千米~给学生建立一个“标准”。在形成1千米概念的活动中~还可以让学生说说15分钟能从学校门口到哪儿,再出示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物~让学生判断从学校门口到哪儿是1千米,整个过程~教师要不断启发、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物、场景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把1千米与学生习以为常的生活很好地联系了起来~让学生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精确的动态生成过程~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学生自己的个性以及创新一面~让学生切实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帮助学生建立了千米的概念以后~教师还可以列举一些大家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例子:里程碑。还有警告牌标志、指路标志都是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从中也让学生经历了一次安全教育。这样让教材内容“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让他们切实体验数学的魅力。让数学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数学课堂与生活相融。
《吨的认识》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对质量单位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本课的教学~应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一吨重的观念~

更多推荐

学生,教材,长度,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