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实验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
作者:孙兆忠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7年第06期
作者:孙兆忠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7年第06期
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指出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该采取的对策,对于小学数学实验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小学数学实验教学问题对策一、利用数学实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动力,只有让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情绪高涨地投入学习过程。数学实验教学的特点是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探究,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小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因而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在学习“可能性”时,我首先提出“同时掷两个骰子,得到的两个数的和有哪些”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思考,学生得出“2、3、4、5、6、7、8、9、10、11、12”等答案。在此基础上,我再次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你们猜一猜,用两个骰子来掷20次,和是5、6、7、8、9的次数多,还是其它数的次数多?”学生通过分析,认为5、6、7、8、9只五个数,其它还有 6个数,于是毫不犹豫地回答“其它数的次数多!”为了验证学生的答案,我
让小组代表分别进行实验,通过投掷,结果大出学生的意料。投掷5次以后,五个数的多,六个数的少。这样,学生就自然对结果产生了质疑,由此激发起探究的欲望。
二、利用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是数学课程改革强调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数学实验可以在这方面大显身手。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先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文具盒的盖面、数学课本的封面、课桌的桌面等,初步感知面积的意义。然后比较一下文具盒的盒面与数学课本封面的大小,再比较一下数学课本封面与课桌桌面的大小。在此基础上,说一说面积的含义,最后交流讨论,在老师的指导下,归纳出面积的含义就是“物体平面的大小”。
在教学“面积单位”时,我让学生利用学具,通过拿一拿、量一量、找一找、猜一猜、想一想的方式,感知和认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学会比较和测量面积的方法。这样,通过让学生在玩中学和在学中玩,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理解了面积的单位的意义,而且挖掘和发挥了学生的智力潜力。
更多推荐
学生,数学,学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