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案例的运用
摘要:数学学科作为基础性的知识学科,具有显著的生活应用特性。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决定了生活案例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应用广泛。本文作者从学生认知角度出发,结合新课改教学要求,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案例的有效运用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案例;师生互动;有效教学
  数学学科是一门基础性知识学科,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具有显著的生活性、应用性等特征。在生活、生产、经营、贸易等各个领域,都需要运用到数学学科知识内容,都可以找寻到数学学科的“蛛丝马迹”。教育实践学指出,教师教学活动的目的是“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是“认知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也就是将所学知识或技能运用遇到解决实际问题之中。教育心理学认为,现实生活案例具有强烈的“亲近感”和“感染力”,能够对学习情感的树立起到促动作用。小学生处在学习发展的初步阶段,更需要有效手段和载体进行有效“熏染”。生活案例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有着广泛、深入的应用。本人现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结合新课改教学要求,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案例的有效运用进行简要论述。
  一、生活案例融入新课导入环节,唤起学生能动情感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作为教学活动的起始环节,导入效果好坏,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效能高低起着基础性作用。教学实践证明,真实、生动、形象的生活案例,能够对学习对象情感的激发,学习对象参与教学活动的深入起到“熏染”和“促动”作用。笔者通过教研发现,许多教师都将生活案例融入新课导入环节,有效唤起了学生能动情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导入教学中,利用生活案例的情感激励作用,将现实生活案例融入到新课导入内容时,创设出与教材内容贴切、与学生认知贴合的现实生活案例,以此激发小学生的主动探析情感,为整个教学活动高效开展做好“铺垫”。如在“三角形的认识”一节课教学中,教师在新课导入环节内容设置时,就遵循情境交融原则,设置了“找一找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哪些物体的外形或表面是三角形,并把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展示出来,学生此时展示出红领巾、小旗、房架等事物”的生活案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感知、认识生动性、生活性、真实性的案例情境中,树立积极学习情感。
  二、生活案例置于知识要点之中,推进学生深入研析
  学生数学学习活动有效、深入开展,需要良好的数学知识素养作为“支撑”。这就要求,小
学生要深刻领悟数学知识内容要义,掌握数学知识点关键内涵。众所周知,小学生数学学习缺乏持之以恒精神,有意注意力不持久,需要教师通过有效手段进行刺激,增强学生有意注意力,推进探析知识进程。设置生活案例,是其中一种较为有效、显著的教学手段。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互动探析知识点过程中,应抓住知识点内容要义,找寻出现实生活中与之相“呼应”的现实案例,设置于其中,让学生带着现实问题案例,保持主动求知激情,深入参与探知找寻数学知识点活动。
  三、生活案例渗入案例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有效解析
  问题:植树节期间,学校买了一批树苗,五年级(1)班第一天栽了全部的1/5,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栽了全部的1/20,试问没有栽的占剩下全部的几分之几?
  上述问题是教者在“分数加减法”问题课教学中设置的一道现实生活方面的案例。在以往此方面问题的案例解答中,由于该分数加减法比较复杂、繁冗,小学生理解和掌握时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解析此方面问题时也表现出“消极”“畏惧”心理。因此,教师在此方面案例讲解中,利用数学学科生活性特点,设置了上述问题案例内容,为学生营造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为学生有效探究分析问题案例打好了情感基础。学生通过主动探析问题条件内
容,认识到该问题解答“五年级(1)班第一天栽了全部的1/5,把全部的树苗数量看作单位1,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栽了全部的1/20,所以第二天的栽树数量是全部的(1/5+1/20),用单位1减去第一天与第二天栽的分率,得到的差就是剩下的”,并且积极表达自己对该问题的解析观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解题策略时,学生也深入研析、积极归纳、深刻总结,从而根据整个探析思路和解答过程,得出了解析问题的方法为:“关键用单位1表示出第二天的栽树数量,然后进一步求出剩下的数量。”
  在上述问题案例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认知实际,利用数学案例生活性特点,通过设置生活问题情境的形式,营造浓厚现实生活氛围,为学生主动探析、积极探究、深入互动定好情感“基调”,打下情感“基础”。
  问题教学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整个数学教学活动进程中占有重要位置。问题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深度参与,才能保证问题教学实效。因此,教者在问题案例教学中,要保证问题案例教学实效,就需要将生活案例融入其中,通过设置贴近现实生活、与学生密切联系的现实案例等形式,将学生引入其中,深度参与,积极互动,认真分析,实现学生在问题案例教学中,学习技能、学习品质的提升和进步。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利用生活案例的情感功效,将生活案例设置到教学活动的始终,为小学生创设真实教学氛围,促发学生学习、探知、思维情感,为教学相长打下情感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

更多推荐

案例,学生,生活,问题,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