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本册教材概述
一、教学内容与要求
关于《课标》的相关内容与要求
本册教材涉及《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基本内容”的“数与运算”、“图形与几何”、“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的部分内容,“拓展内容”的“计算工具的发展”、“长方形周长与面积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等内容,及“专题研究与实践”的“物体周长的估计、测量与计算”等内容,《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相关内容的要求如下:
1.基本内容
数与运算
学习内容
学习要求及活动建议
分数初步认识
分数的认识与读写
借助实物、图形,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初步认识分数单位
自然数乘除法
乘除法笔算
1.结合实例学习笔算乘、除法,初步掌握笔算两位数乘两、三位数为主的乘法,两位数除三、四位数为主的除法;初步掌握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除两、三位数商是一位数的乘除法
2.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学习加、减、乘、除法的估算.初步会用估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养成估算习惯
3.从实例中归纳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
4.初步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验算、统计,尝试使用计算器探究计算规律。
乘除法口算
乘法估算
乘除法意义和关系
计算器的使用
应用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初步掌握分析方法,用自己的语言口述数量关系,会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图形与几何
学习内容
学习要求及活动建议
图形的周长
周长的含义
理解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解决有关周长的实际问题
周长的计算
面积单位的认识
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知道面积的含义,建立1平方分米(d㎡)的实际面积观念
应用
周长计算的简单应用
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面积的估测
初步学会运用估测的方法估计面积的大小
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
学习内容
学习要求及活动建议
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能说出条形统计图的统计内容,会看图比较量的多少,会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并作出判断
2.拓展内容
拓展1
学习内容
学习要求及活动建议
数与代数
计算工具的发展
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激发学习热情
图形与
几何
长方形周长与面积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探索周长(面积)相等的长方形,何时面积(周长)最大(小)
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
运用适当的分割、拼补等方法搞清图形的组合关系,并寻找必要的条件进行计算
数据处理
枚举事情的各种情况或结果
通过游戏列出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渗透排列的感性认识
(二)本册教材的具体内容
1.基本内容
(1)数与运算
1小复习(课本第2页)
2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课本第3页)
3用两位数乘除(课本第8~37页)
4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本第4150页)
5计算器(课本第53页)
6使用计算器计算(课本第54~57页)
7乘与除(课本第66~68页)
8分数(课本第69页)
“用两位数乘除”部分包括“速度、时间、路程”、“用两位数乘”、“用两位数除”等内容。“用两位数乘”的主要内容有:整十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三位数。整十数乘两位数是两位数乘
两、三位数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为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两位数乘两、三位数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两位数乘两、三位数的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探究能力;教材在安排乘法算的同时,还提倡学生在乘法计算前先对乘出的进行估计,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培养他们良好的计算习惯。
“用两位数除”的关键是试商,因此教材分个层次编排:整十数除两、三位数,两位数除两、三位数,两位数除位数。通过生动的情景及具体操作活动,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对除数是两位数除法试商方法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算法思维。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分蛋糕”、“分纸带"、“分糖果… ”等活动,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认识分数单位;由“几分之一”的累积来认识“几分之几”,初步认识分数的概念.在分数教学的初期,可以利用分数的意义以及关于“分的人越多,每个人分到的就越少"的生活常识,来认识分数单位,同时加深对分数意义的认识.
“计算器”及“使用计算器计算”主要是通过使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的运算,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器这一现代化计算工具的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并使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丰富学生的数感。
(2)图形与几何
1面积的估测(1)(课本第4页)
2平方分米(课本第5页)
3周长(课本第59页61页)
4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课本第62页~64页)
5周长与面积(课本第72页)
“面积的估测(1)"安排的是估测不规则图形(由曲线所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让学生亲身经历估测活动的过程,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在学到估测的方法的同时,分享用估测解决问题的快乐。
“平方分米"要求学生仔细地观察、充分地感知,从而认识面积单位dm2,建立1dm2的直观表象。
在“周长”、“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中,通过呈现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景,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周长的一般含义,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让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悟周长的实际含义。在学生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时,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通过展现多种计算方法的思考过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感悟不同方法的适应性,逐步实现方法的优化。
“周长与面积”综合运用了周长与面积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3)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
条形统计图(二)(课本第39页40页)
能结合具体情景对事物进行统计并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尝试、判断,根据数据的大小,正确、科学地确定一格(即1刻度)所表示的数量。
2.拓展内容
(1)组合图形的面积(课本第6页)
(2)从算筹到计算器(课本第52页)
(3)  数学广场-—谁围出的面积最大(课本第73页)
(4)数学广场—-搭配(课本第74页)
(5)数学广场—-数苹果(课本第76页)
(6)数学广场——放苹果(课本第77页)
在“组合图形的面积”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组合图形的特点,通过割、补等方法搞清图形的组合关系,来寻找合适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从算筹到计算器”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过程、简单历史;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算盘,初步了解珠算的计算方法.

更多推荐

学生,计算,面积,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