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认识“>”“<”和“=”
课标要求
1、初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
1、重视展现数的抽象过程,有利于学生认识数的本质,发展数感。
发挥评价的作用,激励学生学习。
学习目标
1.在实际生活中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和“=”,知道它们的含义,会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3.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评价任务
1、自主练习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的练习完成对“>”“<”和“=”的认识。完成目标1、2
2、自主练习比较两个数大小的基数练习完成对“>”“<”和“=”的认识。
完成目标1、2
所需条件
学生:小圆片,1-10数字卡片。
教师准备:课件、小圆片、1-10数字卡片
板书设计
“>”“<”和“=”的认识。
10>9        9<10   
                      10=10
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一、课前自学阶段
二、课堂共研阶段
三、拓展延伸
四课堂检测
课前练: 1.出示题目,独立完成。
    在田字格中写出6-10各数。
2.集体订正;
3.星钻奖励1-3颗(延时)
一、课前自学阶段
(见自主研习单)
二、课堂共研阶段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参加过拔河比赛吗?谁能说说应该怎样进行这个比赛?
学生说明比赛规则,分两队,有队员,有裁判,有拉拉队。
教师:今天一班和二班的小朋友正在进行拔河比赛,他们个个精神抖擞!咱们一起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情境图)
教师: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中你能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明确小组合作交流的顺序及要求。
(一)小组研讨:
要求要明确:说的人要说出自己的研究方法及结果;听的人要听明白对方的结论,并尝试与自己的结论对比分析,交流时提出质疑并表述自己的不同之处。小组长在组织组员聆听的同时安排人对前置作业进行补充,形成汇报素材。
(3)确定在全班交流的人选、方式、分工。
这个环节学生大都已经养成习惯,请老师们在平时多真正参与、关注学生的小组活动情况,不足的地方及时提醒学生改正。
3.对小组活动情况简单评价。
(通过观察、参与对小组活动的整体情况进行总结,而不是根据哪组讨论的激烈、声音响。)(此处对表现好的小组应给予星钻奖励。)
(二)班级研讨(研讨共学)
1.提出要求:
①汇报方式:先由一个小组上讲台前汇报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然后由其余组进行补充,可以在座位上说,如果有需要展示的作品可以派代表到前面去。
②其余小组倾听,汇报完再举手质疑,补充、评价。汇报小组负责解惑,解决不了的由其余小组解答。
③教师对展示的小组和个人给予评价。备注:教师要仔细倾听,及时点评或引导学生点评。点评要注意即时性,否则不能及时反馈学生展示思路的优点与不足。
(此处对于小组汇报及补充质疑的小组及个人应给予星钻奖励。)
2.小组汇报:
(一)认识大于号、小于号
教师:比赛怎么还没开始呢?
学生:还不能开始比赛,因为两边的人数不一样多,不公平。
教师:怎样才能知道哪边人数多,哪边人数少?你有什么好办法?快动脑筋思考,想到了同桌相互说说,比比看谁的办法好!
学生思考后交流。
汇报展示:谁能说说你的好方法?(指名到黑板前演示,学生可能会出现用数数的方法、摆小圆片的方法等)
教师:同学们的方法都非常好。现在我们用黄色的圆片代表一班的小朋友,用红色的圆片代表二班的小朋友。怎样摆才能让别人一下子看出哪边的人多?
学生摆圆片并回答问题。
教师:你图片摆的非常漂亮,红色的圆片和黄色的圆片一一对应。
教师提问:看着摆好的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你回答的非常完整。红色的圆片有10个,黄色的圆片有9个。也就是说二班人数是10人,一班人数是9人,对不对?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10比9大,9比10小。在数学王国里有两个符号可以表示数的大小关系,你们看它们来啦!(课件演示大于号,小于号。)
教师:它们两个长的真像呀,老师都分不清谁是哥哥,谁是弟弟了。你有办法区分这两个孪生兄弟吗?
学生:它们的形状很相像,开口相反。
教师:你观察的真仔细。“>”读作大于号,“<”读作小于号。下面咱们来看一看它们在田字格里应该怎样写?
课件展示符号写法,教师在田字格里规范的写一遍。学生在田字格中写一遍。
教师:认识了这两位兄弟9比10小,10比9大应该怎么来表示呢?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你的声音真响亮。10比9大,记作10>9。9比10小,记作9<10。
教师小结:哪个数大,开口就朝着哪个数;哪个数小,尖头就朝着哪个数。
(二)认识等于号
教师:现在我们回到比赛场地看看发生了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你观察的真仔细。一班又跑过来一个同学,站在了队伍的最后面
现在可以比赛了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你能像刚才那样用圆片摆一摆,使别人一眼就看出两边的人数同样多吗?
学生动手摆圆片。
教师:老师看到小朋友们红色和黄色的圆片一样多,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你知道吗?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你回答的非常正确。等号是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另一个兄弟,它放在两个数之间表示两边的数一样大。写“=”时一定要注意上下两条线一样长哦!为了方便小朋友记忆,老师编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读两遍。(课件展示)
教师:小朋友们都非常爱自己的班集体,不参加比赛的同学都当拉拉队员,哪边的人数多呢?你能用大于号或是小于号来表示哪边的人数多吗?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你观察的真仔细。一班拉拉队员有6个,二班拉拉队员有4个。6比4大,记作6>4。4比6小,记作4<6。
(三)师生研讨(深化共学)
1.梳理学生汇报结果,查缺补漏。
2.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练习,我们对于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有了新的认识,你有哪些想法和收获呢?请说一说。
教师总结:这节课同学们能认识“>”、“<”和“=”,知道了它们的含义,也会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了。希望我们利用今天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能解决出更多的数学问题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教师:这节课小朋友听的都非常认真,下面到了你大显身手的时候了,看看老师的题目你都会做吗?
(一)基本练习 巩固新知
教师带领学生读题意,学生理清思路,独立尝试完成,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再请几位同学全班交流,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其余学生提出质疑、补充、评价。
四、课堂检测
课本第7题按要求涂一涂,比一比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板书设计:
“>”“<”和“=”的认识。
   
10>9        9<10   

更多推荐

学生,教师,小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