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空白表格下载免费(多篇)
    授课时间
    2012-4-22 授课班级
    四年一班
    内容
    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四年级下册第82页的内容)
    教学 内容分析
    教育不只是一种简单的“告诉”。学生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水平和认知系统。当他们遇到一个新的待解决的问题情境时,他们会自觉而主动地从自己已有的知识架构和认知经验中摸索、收集、调动处理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三角形边的关系这一内容是新教材新增加的内容,并安排在第二学段。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在已经建立三角形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理解三角形的组成特征,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同时,也为以后学习三角形与四边
形及其他多边形的联系与区别打下基础。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要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做数学”等过程,并注重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有价值的数学。根据这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认为设计这节课的理念是:活动参与、自主建构,联系生活、应用数学。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知道和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能用它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能力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小组验证,体验探索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过程,培养猜测意识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
    经历探究、发现、验证“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过程,体验合作学习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实验与探究
    教学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过程。
    教学关键
    使学生理解三角形边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三根小棒、三边关系试验报告单每组四根小棒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课程类型
    学科课程
    教 学 过 程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我手上拿的是什么?(三角板)它是什么图形呢?(三角形)谁来说说什么是三角形?怎样理解这个“围”字(端点首尾相连)。同学们还知道三角形的哪些知识?关于三角形的
知识还有很多,我们继续往下看。
    复习旧的知识,使新旧知识之间有很好的连接
    2分钟
二、动手操作,发现问题
    师:老师这里有三根小棒,分别长
3、
5、10厘米,这3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谁愿意上来围一围?围的时候要注意小棒首尾相连。 师:这三根小棒为什么围不成三角形呢?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板书课题)
猜想验证,发现规律
    师:我们发现这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怎样做才能围成三角形呢? 生:换一根小棒
    师:怎样换?同学们说的都是你们的猜想(课件演示猜想1)
1、学法指导 师:你们的这些猜想是否正确,三角形的三条边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做实验来验证一下,现在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3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小棒各一根一起试着围一围三角形。同学们亲自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看看有什么结果。先看要求(大屏幕) 操作要求: (1)、2人一组合作完成四种拼法 (2)、围三角形时要注意首尾相连。 (3)、完成后,填写好活动记录表准备交流
2、动手操作,寻找规律(师巡视,并指导)
3、交流汇报,探究规律。师: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 小组上台展示,
    3厘米、8厘米、10厘米能
    3厘米、5厘米、10厘米不能 3厘米、5厘米、8厘米不能 5厘米、8厘米、10厘米能 师:其它组有不同意见吗?
    师:仔细观察四种结果,有的围不成,而有的却能围成。这是为什么呢?先看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每组小棒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说说你能发现些什么?同桌讨论一下。能围成三角形的这几组小棒长度之间又有什么联系?
    三根小棒要围成三角形,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通过刚才的实验和分析,你发现三角形三条边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先看不能围成三角形的这组情况,谁愿意说说
3、
5、10这三根小棒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 生:
    师:其他同学赞同吗?谁再来说一说。
    师:我明白了,3厘米的边是不能和5厘米、10厘米的边围成三角形的,因为这两条边之和小于第三条边。(板书3+4〈8)你很会观察。(课件演示) 师:再说
3、
5、8这三根,同学们有些争议,到底它们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呢?不能,为什么?有谁愿意谈谈?
    生:3+5=8 重合了不能
    师:是这样吗?(课件演示)请看大屏幕。
    师:真的是这样,通过演示现在明白这个同学的意思了吗?谁愿意再来说一说。
    师:通过以上的动手操作和探究分析,我们发现了当两边之和小于、等于第三条边时,这3条边是围不成三角形的。
    师:那么怎样才能围成三角形呢?
    生:两条边加起来要大于第三边就行了。 师(板书):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师:我们来看看能围成三角形的这两组是不是这样的呢,3+8>
10、8+5>10 看起来是这样的。
    3)师:回头看不能围成的情况,也有3+8>
4、4+8>
3、3+8>
5、5+8>3(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情况,怎么就不能围成三角形呢? 生:有一种不符合就不行了
    师:看来只是其中的两条边之和大于第3条边是不完整的, 生1:加“任何”、“任意”
    生2:其他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条边。 生3:无论哪两条边之和都要大于第三边。
4、归纳小结
    师:看来只是其中的两条边之和大于第3条边是不完整的,
    师:这句话概括说就是: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板书:任意) 师:是这样吗?再挑选一组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来验证: 生:3+4>
5、3+5>
4、4+5>3, 师:这个例子证明了你的想法是对的,这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都是: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齐读)
四、运用结论,加深理解
    师:我们已经知道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下面让我们来判断几道题目
1、快速判断。
    3cm
    4cm
    5cm
    () 4cm
    7cm
    4cm
    () 2cm
    6cm
    3cm
    () 1cm
    2cm
    3cm
    ()
    师:为什么围不成?你是怎么判断的?
1、出示P82例3图
    这是小明上学的路线图,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他可以怎样走?
2、这几条路中,哪条最近?这是为什么呢? 老师在生活中还看到了这么一种现象:(课件演示)公园里有一条这样的路,路的两旁是草坪,为什么很多人都往草坪中间走?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平时多观察、多动脑,你一定能成为数学的好朋友。
    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尝试找出问题的原因 反复试验,加深同学的理解,猜想验证,发现其内在规律 增强小组合作意识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锻炼同学发言及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发现问题,尝试找出原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自主发现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运用练习,巩固学习的知识,加深印象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3分钟 5分钟 10分钟 5分钟
    板书设计
    三角形边的关系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反思
    本节课巩固应用部分的三个环节,是从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出发,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分巩固性练习、应用性练习、拓展性练习三个层次。并与学生身边的生活例子相结合,既能体现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新理念,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以上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学习心理为基础,通过简单的动手操作,创设有效的“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引导学生大胆的猜想,积极的验证和合理的归纳,使学生学到新知识的同时,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的教学将会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将得到较好的发展。又通过摆图形,寻找数据间的关系;又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确定图形的存在性和图形具有的性质,使数形紧密结合,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同时对不同类型三角形都具有的共性归纳,渗透了数学的归纳思想。教学中始终以这一核心的思想为教学灵魂,时时渗透,处处体现。
第2篇:小学语文教案表格
    小学语文教案表格
    【篇1:小学语文表格教案4】
    复习四 57 58 59
    2 口耳目 60 61
    小学语文表格式教学设计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版
    【篇3:小学语文教案模板(表格)】
第3篇:小学轻松制作表格教案
    轻松制作表格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掌握表格的组成及制作表格的操作步骤。
二、技能目标:学会制作时间表和美化表格。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教学重点】
    制作简单的表格 【教学难点】
    合理调整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生活中的表格
    表格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你能说说见到过的表格吗?(生答:课程表、作息时间表....)
2、认识表格 3.轻松制作表格
(一)、创建表格
    究竟如何制作课程表呢?
1、学生试做(相邻同学可交流)。
2、教师巡视指导。
    (1)、插入表格的方法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输入文字:输入文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3)、调整行高、列宽、合并单元格:你是如何调整的?
    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学课本、自己操作,基本会插入一张表格了。谁愿意将自己的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 生演示汇报
    师对学生操作步骤归纳细化
    刚才老师看到有些同学有不同的方法,来试试看。 生1演示第二种插入表格的方法并说操作步骤 生2演示第三种插入表格的方法并说操作步骤
(二)、编辑表格
1.输入文字与调整表格
    课件出示编辑表格操作方法,学生自主练习 2.动手操作,实践感知
    为自己制作一张简单的课表。 (1)、生操作 (2)、师巡视 (3)、作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三)、美化表格
    这是老师制作的一张表格,和你们制作的表格有什么区别?(生答) 我们可以对表格的边框、线条、底纹等进行美化,使其更加美观、清楚。 教师演示美化表格的操作过程,学生练习

更多推荐

三角形,学生,表格,同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