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五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自学预设:
  自学内容自学P43内容
  指导方法自学P43
  思考:
  1、底面积是什么?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是怎么求的?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怎样?
  尝试练习试着完成P43的做一做的第2题
  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的统一。(完成P43内容及P45第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并会灵活地应用公式进行体积计算。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下图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
  2、填空。
  (1)长、正方体的体积大小是由确定的。
  (2)长方体的体积=。
  (3)正方体的体积=。
  二、探索研究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
  通过预习你观察到到了什么?
  生:图中画阴影部分的那一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底面。师强调:这个面是由摆放的方式决定的。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面积。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2)怎样求长方体的底面积?(长方体的底面积=长×宽,即S=ab)怎样求正方体的底面积?(正方体的底面积=棱长×棱长,即S=)
  (3)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统一
  思考:我们能不能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统一成一个公式呢?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底面积×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底面积×棱长
  结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V=sh
  3.练习:
  完成P43“做一做”第2题。讲解:“横截面”通过实物直观演示,让学生理解他的实际意义,懂得一个物体平放,立体图形的左面和右面就叫做横截面,如果竖起来,横截面就成了底面。所以
  三、巩固练习:完成P45题8。
  四、练习拓展:
  1.计算:
  2.一根长方体木料,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0.15,长2m。5根这样的木料体积一共是多少?新课标第一
  3.有100块底面积是42,高6cm的立方体石块。这些石块的体积一共是多少?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的和是48cm,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p.24、25
  教材简析:
  这节课教学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概念是有关三角形的重要概念,是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例题首先通过量人字梁的高,引导学生初步联系现实生活感知三角形的高,然后通过图示介绍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意义,建立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概念。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的高,并正确地画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意义,了解底和高的对应关系,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只限三角形内部的高)
  2、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显示生活的联系。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准备:
  三角尺、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在作业本上分别的画三种情况:(图略)(1)a+bc
  明确:只有当两条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的时候,这样的三条边才能围成三角形;一般判断的时候只要把最短的两条边加起来和最长的比就可以了。
  2、画一个类似于人字梁的三角形(只要外面的三条边)
  说说三角形的组成: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二、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我们刚才说到三角形有三条边,这节课我们将要来认识关于这个三角形神秘的第四条线段,你猜是什么?(高)
  板书:高
  由高你联想到了什么?(垂直、直角标记)
  2、示范画高的方法
  边画边说:以这条边为底,现在要找它的高。板书:底
  用三角板的直角边和它重合,(不断移动)说说它的垂线有多少条?(无数条)
  其中只有一条很特殊,你能说说是哪一条吗?(从对面的顶点画下来的这条垂线)用虚线画一画。

更多推荐

三角形,学生,正方体,体积,长方体,教学,面积,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