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2023年小学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我认为取等了以下的成功:
  一是努力的创设了一个同学们相对校为熟悉并十分感兴趣的问题情景,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后面深入的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是比较适当的采用自主、合作等形式,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难点是它们的算理,即为什么要退位和怎么样退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中,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我首先给他们时间让同学们独立的想3-7够减怎么办?学生回答中,教师抓住“拿出一捆把它打开”这一句话,并让每人都知道后,再展开同学间的互说互摆环节,通过自想——反馈——互说——互摆——再反馈,学生已经弄清了本节课的关键性内容的实质。
  三是加强算法多样,通过比较优化算法,在教学中的想、说、摆的三大环节中同学们已经摆出多种方法,在这里我将他们的各种摆法的思维过程在黑板上全部板书出来,让大家选择
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进行推广应用,同学们发现书上的那种是利用了已经学过的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在口算中相对简单一些。
  四是算法升华。就是离开借位点,直接进行计算。
  五是优化练习。克服了过去的题海战术,强调了少而精的练习。注重了练习设计中的生活性、典型性、层次性、多样性、人文性等。
  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是在练习中反复过多,有过去的应试教育时代的影子。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倾听不够。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去改正。
2023年小学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学反思2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
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另一方面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我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练习时我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在教学时,启发学生独立观察发现,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20页的例5,是一道利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和以往解决问题不同的是这道题中出现了“我们队踢进了4个球”的多余条件,这个多余条件很容易干扰学生解题,是教学难点。教学例5时,我先是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你是怎么知道的?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让学生想一想,题目呈现的信息中,哪两个信息有联系?要求“还有几人没来”需要哪两个信息?学生都积极发言,说出了有用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在找多余条件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对题目中三个条件进行分析,让学生被动的的知道“我们队踢进了4个”是个多余条件,对我们解决问题没有帮助,应该剔除。
  深刻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觉得本课导入太快,没有设置情景,而是直接出示情境图,没有激起学生的兴趣。其次是没有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为啥是多余条件?在出现了多余的条件,我只是自己分析,从我的角度提出这是个多余条件,使学生被动的知道这是个多余条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短,没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再次是我在教学过程中,讲授的时间过多,学生思考交流不够,学生参与面较小,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显的沉闷。最后是我的评价方式单一,不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积极性。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多看名师讲课视频,多向其他老师请教,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多向她们学习。
  2、多学习课堂上评价性语言,多鼓励、表扬学生。
  3、课堂上多让学生思考,让孩子多交流,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要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将课堂的大多时间留给他们。
  解决问题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改进我的不足,将每节课设计的生动有趣,才能大大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渐渐爱上数学课,爱上解决问题。
2023年小学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学反思3
  20以内的位减法是在学习过10以内的加减法, 1~10的分与合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整个单元通过十几减9,十几减8,7,十几减6、5、4、3、2 等章节来探索退位减法的算理,引导学生灵活采用想加算减法、破十法和平十法进行口算,通过算法多样化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动性。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出现了较多的问题,讲过之后还有部分学生对算理理解不清,学着学着就晕了,还有部分学生学不会运用,仍然借助扳手指计算,经过思考,我认为教学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铺垫不够,要想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生需要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凑十法,10以内的分与合有较好的掌握,而经过一个寒假,这些知识很多已经被学生忘却,我应该对这些知识进行一系列的复习强化,但实际教学中复习不够,所以出现了一些问题,以后课前应该加强知识回顾和铺垫环节。
  2、直观操作不到位,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计算方法是破十法、平十法、算减想加法,通过直观的操作把退位减法的分步骤思考过程和退位变换过程清楚地展现出来,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算理。而在实际教学中,请学生动手操作的不够,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根据操作说出算理,老师牵引太重,过程性算式都是由老师给出,学生根本不太理解,在以后的课堂中应该更加重视直观操作,重视数学语言的表达和理解。
  3.促进教学文化的构建,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学生思考习惯、倾听习惯、发言习惯、写作业习惯、纠错习惯的贯彻落实。
2023年小学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学反思4
  这是三年级上册连续减法例2,这是在学习了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这节课采取全生本的方式进行的,从整体上看孩子们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主动,有质疑、有交流、有互动,孩子的思维得到了全面的调动。孩子在课堂上的思维碰撞已经基本成型。
  从细节看,课前三分钟环节还是向以前一样,由孩子们按照原来的方式准备课前三分钟的内容,第一道问题就震惊了全场,389+156=?这个问题要让三年级的孩子口算确实存在难度,连我也有些蒙场。因此我决定对课前三分钟进行改进,改成20以内加减法口算,因为这是一切计算的基础。
  整个课堂孩子反应非常好,倾听仔细,发言积极,质疑非常到位,就到点上。我很是欣喜,孩子们计算的方法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多,都有些刹不住。原本以为很成功的一堂课,其实却是失败的。
  1.只过分追求方法多样性,没有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缺乏练习的环节。
  2.笔算竖式没有突出,孩子们板书上书写太乱。
  经过教研员的点化让我茅塞顿开,在板书设计上,我应该把507-438这个算式下面的位置流出来,专门进行竖式计算的演练,以此来突出重点——竖式计算。
  教师还应该把控一下时间,在孩子汇报的方法过多时,教师应该选择喊停,让剩余的方法放到课下交流,给孩子们一些练习的时间。
  在方法多样性的汇报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别人已经呈现的方法上进行改进,优化,提出更加优化有效的方法,而不是没有层次的罗列。
  如果是那样的话层次会非常清晰,课堂会非常完美。有了专家的建议,我试着用上面的方法来讲例3,整百数减三位数。相同的小研究设计,用专家指点过的方式进行授课,确实有不一样的惊喜效果。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还让孩子们完全展示了自己的方法,而且完成了教学目标。我十分兴奋,这是我做生本以来的第一次兴奋,刻骨铭心。

更多推荐

学生,学习,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