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3)
小学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3、归纳小结。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对全班已有各种意见自觉进行比较、归纳、概括,得出自己认为最佳的方法、策略。
教师活动:创设恰当氛围,组织学生辩论,并同时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理解数学问题。
说明: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归纳小结,教师只作点拨引导,将最优方法推荐给学生,但不应把某一种方法强加给学生必须使用,应该是“你喜欢什么方法就用哪一种方法”。
(三)拓展练习,提高能力
这一环节却是了解学生对新知识掌握情况和检测掌握运用学法的效度,又是形成技能技巧发展能力的训练。由于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传统的教学由于忽视学
生之间存在的客观
差异,用同样的要求对待学生,造成高层次学生“吃不饱”,学习动力丧失,低层次学生“吃不了”学习兴趣全无。为了在课堂上尽可能的照顾这种差异,采用分层练习的方法,即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设计基础题、提高题、综合题,分成A、B、C三个层次,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教师分类指导,这样有利于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能力都有新的提高,也可以将开放题引入课堂,由于开放题答案不唯一,在解答过程中能体现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能适应多层次学生的需要,能充分体现人人都能发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展,它比分层练习更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 具体操作:
教师活动: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好练习(练习的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难易适度,有趣味性,习题既要有强化新知的单一基础题,又是要有动手操作的实践题,既要有突破难点的针对题,又要有克服思维定势的变式题,既要有以新带旧的综合题,又要有一题多解的开放题)。结合学生知识,能力的差异,组织学生分层练习,分类反馈评价,指导、调控。
学生活动:人人完成基础题的练习,低等生在完成基础题的基础上,尽力完成综合题,中
等生在完成综合题的基础上,尽力完成提高题,优等生三种练习都完成。
说明:在分层练习中,不能给学生划分等级,等级是隐性的,学生自己选择了哪种练习,则定他为哪一个层次的学生(这个层次在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时,也是不一样的)。在引进开放题练习的时候,教师要把握好“放”的度,不能忽视 “收”的作用,既重视发挥学生的主
体性,又不失教师的主导性。
(四)反思总结,自我建构
这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主要是突出新知,再现重点,完善认知结构。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归纳所学的内容,回顾梳理形成知识体系;谈本课的体会收获,总结学习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学习的乐趣。
具体操作:
学生活动:自学回顾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是怎样
学习的?还有什么问题?培自己的反思能力,提高元认知水平,达到内化整合,自我建构的目的。 教师活动:聆听思索,分析学生的反思过程,引导、帮助学生完善认知的建构过程。
说明: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段,不同的学习内容,提出不同的反思要求,培养学生养成自觉反思的习惯。
四、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它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1、强化了主体意识。
开放式教学,变传统的教师提出问题为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先教后学为学生先学后导,教师总结归纳,为学生反思建构,充分体现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主体教学思想,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的调动,品尝到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
改善了师生关系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数是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学生独立思维空间狭小,教学信息传递方式单一,这有利于知识传授,
但不利于学生思维素质的发展,开放式数学模式,打破了师生单一互动的交往局面,组建学习小组,适当变换学生位置编排,增加组内生生互动、级级互动。学生分组学习,教师分类指导,合作交流,教师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们的中间,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互相交流,改善了师生关系,营造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把紧张的学习过程变成了愉快的学习活动。
2、开放了思维空间。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机械、被动地寻找答案,这样的教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潜能。走出了教师满堂讲,学生满堂听,教师满堂问,学生满堂答的模式,开创了学生满堂皇问,师生满议,满堂辩的新模式。
3、改革了评价体系
传统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更多的是学生听不听话,会不会做题目,能不能考高分。开放式教学着重以下方面评价:
学生会不会提问?会不会思考?会不会表达?敢不敢当众表达不同见解?会不会收集、处理信息会不会合作讨论/会不会动手实验、操作?这样的评价彻底走出传统评价模,真正体现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实践的研究2017-04-23 06:03 | #2楼
一.研究现状与进展
目前,与本课题有关的课题研究有,以1993年进行数学开放题的数学实验为起点,1997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准"开放题--数学教学的新模式"立项为"九五"重点课题,1998年10月,在上海举行了"数学开放题及其教学学术研讨会",为此,数学开放题就成为我国数学教育的一个新起点;此后,在北京、浙江、江苏等地纷纷从"开放型的数学教学方法,构建开放型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开放型题还需开放型教学"、"数学开放性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精心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开放性办学、合作式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99年4月在浙江杭州召开了"开放式教学研讨会"。这些研究,主要是从改革教学内容(开放题研究)和改革教学手段(开放式教学的课、内外途径,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探索出一些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具体做法。而对于开放式课
堂教学的理论及其课堂教学模式,到目前为止,尚未有过。从上述现状出发,我们认为国内对"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还仅处于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手段的研究上,而并没有从理论上及课堂教学模式上去深入研究。为此,本课题试图在摸索新型的教学模式,丰富开放式课堂教学理论,探索提高教师教学素养的有效途径方面做一些尝试性的研究。综上所述,现将“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作为研究的课题。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调查法:主要用于量化分析,做好前测后测记录,为制定“测量评估”指标,总结经验,提供事实依据。
个案研究法: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学生或班级作为个案研究对象,采取调查、观察、测查、收集个案作业、作品等方式,对学生做好跟踪调查,为他们建立研究档案,以此作为研究资料。
经验总结法:对实验中出现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经验都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包括理论方面的经验和实践方面的经验),定期召开论文交流与评比、案例分析与讨论和教学实践系列研讨活动,请专家对这些经验予以鉴定、好的经验及时推广。
三. 研究的设计
㈠ 实验的理论依据
1.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①解放大脑,让学生思维;②解放双手;让学生动手;③解放眼睛,让学生观察;④解放嘴巴,让学生发言;⑤解放时间,让学生自由;⑥解放空间,让学生活动。这对我们进行小学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2.新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开放式教学能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发展。它讲究的是人本主义观,把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调动起来。强调尊重人的价值,以人的发展为本,把学生当作一个充分的生命体,而不只当作认知来研究。
3、素质教育论:素质教育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全面发展,要重视个性发展。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通过观察、操作、实践、讨论、尝试,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全过程,学生素质得到提高,学生的个性也得到发展
㈡ 研究的具体目标
1. 对探索性、开放性问题设计,作一些理性思考,整理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思路。
2. 探寻开放式的教学手段和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以及开放式评价体系。
3. 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激励学生多样性的独立思维方式。
4. 探索一条减负高效的新路子,促进广大师生更新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更多推荐
学生,教学,教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