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内数的顺序】课标分析
《数的顺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内容。这是在学生学习了数数、数的组成和数的读、写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老师让学生先通过一张从1—100的数字表来认识数的顺序,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对100以内数的顺序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了解每个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与相邻数的关系。这种教法一改过去的例题——示范——讲解——练习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的观察、探索的活动中,真正体现了教师的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特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是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本课教学中老师让学生拿出彩色笔先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再给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最后给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体验来完成百数表,不但对数的顺序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情分析】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采用“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比较的教学模式”。 
《数的顺序》是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内容。这是在学生学习了数数、数的组成和数的读、写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让学生”的第一次先观察是没有填完整的百数表,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数去观察,让他们去看、去想,来发现这些已知数的规律和排列顺序,调动起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学生积极思考,顺利完成表格的填写。第二次又观察是在学生填好百数表后,再让学生分析完整地百数表,可以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进行思考,使学生感到在这张小小的表格中,包括了很多数学知识。最后利用发现的规律,把数宝宝送回家。巩固了已学知识。整个教学过程老师都在引导学生积极的观察、探索,真正体现了教师的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特征。本节课特色有以下几点: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郑老师让学生拿出彩色笔先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再给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最后给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体验来完成百数表,不但对数的顺序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过程采用儿童化的语言,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采用儿童化的语言,如给数宝宝准备了房间,帮数宝宝找家等,让孩子更易理解,感到更亲切。本课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时, 郑老师采取阶梯式的办法,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掌握方法,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本课重点。
【评测练习】
开心练一练
1、77、67、57、     、37、     、     、     。
2、 60、65、70、     、80、     、     、     。
3、写出61前面的5个数:                     
4、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写出所有个位上是7的两位数。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写出所有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
                                                                      
《教材分析》100以内数的顺序
《100以内数的顺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下册第四单元内容。这是学生学习了数数、数的组成和数的读、写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在学生认识2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本节课也是认识较大数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数数的基础上感知100的数量,并且通过操作感知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的计数单位,同时会数100以内的数和组成。本节课内容及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产生和发展。会正确地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 写整十数和一百。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10个十是一百,知道个位,十位和百位以及这三个数位的顺序。通过一张从1—100的数字表来认识数的顺序,完成例4和“做一做”习题,通过学习,掌握100以内数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点: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 
  2.能力点:在观察、操作、比较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 
  3.扩展点:通过寻找100以内数目表的排列规律,活跃思维,开阔思路,提高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
 教学难点:寻找100以内数目表的排列规律
邹城市匡衡路小学 一年级数学      学科个人备课
课时教案
课题:数的顺序
主备人:
执教:
教学时间:  月  日
第一课时:数的顺序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运用操作活动,结合现实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 
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了解100以内的数的排列顺序。 难点:自主探索规律和运用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  不完整百数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出示:五十七、六十六、八十九、二十三、七十、一百、三十八,要求学生写出这些数字。 学生写数。 
师:这些都是100以内的数,那么100以内的数还有哪些呢?他们之间的顺序又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100以内的数的顺序及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激趣导入:数学王国开运动会啦!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百数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娃娃是怎么排队的? 
 
要求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 
追问:咦,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 
2、小组活动:边数数边填写,在书上完成百数表。 二、小组合作,探索规律 1、各小组展示百数表。 
3、谈话:这张百数表里可藏着好多有趣的奥秘呢!先请小朋友横着选几排数读一读,在小组内说说数娃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如:41、42、43„„50,左边九个数的十位上的数是相同的,个位上的数依次是1、2、3、„„9,最右边是整十数等。) 
再让学生指着不同横排说一说。 
进一步启发:竖着看又有什么规律?斜着看呢?转弯看呢?请小朋友积极开动脑筋,把你发现的规律告诉小组里的小朋友!
4、谈话:小朋友真了不起,在这张百数表里发现了这么多奥秘!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课本第41页做一做。
 2、课本第44页练习九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能说说数的顺序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教学反思

更多推荐

学生,教学,规律,顺序,探索,观察,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