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推理》重难点突破(第2课时)
  用推理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同时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推理的过程
    突破建议:
    1.下面的方格中只能填1~4四个数,哪一个表格中可以直接确定A是几,为什么?(使学生知道只有排除了其他所有的数,才能确定最后一个数是几。)
    2.出示例2:在下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
    《数学广角──推理》重难点突破(第2课时)
    黄山市黄山区甘棠中心学校 吕彩虹(初稿)
    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 俞国辉(修改)
    黄山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高娟娟(统稿)
    用推理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同时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推理的过程
    突破建议:
    1.下面的方格中只能填1~4四个数,哪一个表格中可以直接确定A是几,为什么?(使学生知道只有排除了其他所有的数,才能确定最后一个数是几。)
    2.出示例2:在下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
                    3
                    2
                    A
                    B
                    2
                    3
                    1
        (1)理解题目中所描述的:每行、每列、只出现。
        (2)从问题入手:B应该是几?找到B的位置,并分析与B有关的信息:B所在的行有2,说明B不可能是2;B所在的列有3,说明B也不可能是3。因此,B只可能是1或是4。但到底是1还是4呢?不能确定。所以从B入手,不能直接确定B应该是几。
        再从A入手:A所在的行有2,说明A不可能是2;A所在的列有1和3,说明A也不可能是1和3。所以A只能是4。确定了A是4,就能确定B不可能是4,只能是1。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3)小结解决这类推理问题时需要注意的方法:要想确定一个数时,必须排除了其他所有数,才能确定最后一个数;当通过推理不能一次确定某个数时,要及时换个切入点,让学生体验用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得出结论,然后再将结论作为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得出新的结论
的过程。

更多推荐

推理,学生,成语,确定,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