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一拨(认识数位顺序、万以内数的读写)
学习目标
1.借助直观模型认识数位顺序表,感受数的构成和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通过在计数器上拨数等操作活动,学习读、写万以内的数。
3.通过用多种形式表示数的活动,了解大数的构成。
4.了解算盘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感受我国悠久的数学文化。
编写说明
教科书结合填写数位顺序表、在计数器上拨数等活动,把数数、读数、写数结合起来学习。之所以这样安排是考虑到学习大数读写时,不宜仅靠一些机械的规则死记硬背读写的方法,结合数位从位值的角度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写出数是更有价值的,这将促进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基于这样的思考,教科书安排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认识数位顺序表。第二个问题借助拨计数器的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计数器上的数位标识学习读数,并感受数的构
成。第三个问题借助数位顺序表学习写数。第四个问题借助在算盘上的拨数活动,再次强化对大数的读写及位值的认识。此外,教科书还安排了“试一试”,通过多种形式体会数的构成,加深学生对大数的理解。
·填一填,认一认。
这是第一次出现数位顺序表,目的是帮助学生从位值的角度理解数的意义、读写数。需要说明的是,数位顺序表虽然是第一次正式出现,但是在前面几节课(其实从20以内数的认识开始)就有了数位的铺垫,表现在数的认识大多伴有拨计数器的活动,而计数器上已经出现了个、十、百、千、万位,只是没有正式向学生介绍数位的概念。
·拨一拨,说一说,读一读。
借助在计数器上拨数的操作活动学习读数,体会数的构成。教科书呈现了三个数,给出了它们的读数示范,并解释了其构成。在数的选择上,教科书关注学生学习的难点,即在遇到中间和末尾带“0”的数,学生往往会对其中“0”的读法产生困惑,所以在三个数中教科书安排了两个带“0”的数(90401001)的学习。
·
看一看,写一写。
借助数位顺序表学习写数。教科书同样呈现了三个数,并给出了书写示范。在其他两个数的选择上,教科书也关注了带“0”的学习难点。
·认一认,拨一拨。
算盘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是中华瑰宝。从累计计数发展到位值制,算盘是一个良好的载体。需要注意的是,对算盘的教学,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会在算盘上表示数,而是让学生在体会我国在算术方面的优秀历史文化的同时,借助算盘进一步理解数位顺序。
试一试
·看一看,说一说。
通过多种形式体会一个多位数是由几个不同的计数单位构成的。多位数的构成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和结构,为今后理解多位数四则运算的算理打基础。教科书以“2128=2000+100+20+8”的算式为核心,同时介绍用小方块摆出2128、笑笑对2128的理
解和在计数器上拨出2128的方法,目的是通过多种表示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从位值的角度加深对2128的认识。
·你能再找个数说一说吗?
让学生在上一个问题的基础上,再选一个数用自己的方式试一试,巩固对数的理解,培养数感。
教学建议
·填一填,认一认。
教学时,可以参考以下教学环节。
1)尝试填出计数器上的数位。教学时,因为学生已经熟悉了计数器,可以先出示一个用纸盖住下面数位的计数器(可以是计数器图),让学生想一想计数器上从右边开始都有哪些数位,并尝试在计数器下面填出盖住的数位。
2)出示一个完整的数位顺序表,让学生结合数位顺序表认一认计数器上还有千位和万位。
(3)结合小方块的模型交流每个数位所表示的数的大小。
·拨一拨,说一说,读一读。
教学时,可以参考以下教学环节。
(1)逐一完成三幅图的拨一拨、说一说、读一读任务。如第一幅图可以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边拨珠,一边数数,并对照计数器上的数位、珠子个数,读出“二千九百三十二”,并说出2932中有“2个千,9个百,3个十,2个一”。
(2)安排学生尝试完成第二幅图的拨、读、写任务,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一边拨珠,一边数数,并对照计数器上的数位、珠子,学习读数。
(3)安排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第三幅图中的内容。
(4)全班交流读数结果。交流时,要引导学生知道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每一位怎么读,“0”怎么读。结合教科书中的例子,体会读数的方法。

更多推荐

数位,学生,计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