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几何教学中空间感的建立引导
作者:刘学生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9年第47期
        摘; 要:小学是知识启蒙的阶段,小学生在性格、思维、意识等多个方面有着良好的可塑性,教师要抓住时机,开展教学活动。几何学习中空间观念的培养是十分重要与关键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拓展其思维能力,给其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本文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为例,对小学生空间感的建立与引导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 空间感; 周长
        小学数学中,进行图形与几何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其逐渐具有立体意识与相关思维,发展起多方面能力。但受到身心发展的限制,很多小学生不具备空间感,这给几何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小学生建立空间感。
        一、利用课前、课中、课后三部曲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一)课前探究
        在课程开展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参与周长相关的游戏、微课以及其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校园网进行相关知识的搜集,然后在对某一物品的周长进行实际测量,并制作数学手抄报,或者是知识树,參与学校手抄报评选活动。学生们可以将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与周长相关知识内容,制作成PPT分享给全班同学,教师负责点评,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周长知识的掌握。这些课前探究活动的开展,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得学生对周长以及几何的空间感有初步的认识与感悟。
        (二)课中练习
        1.教师进行知识梳理,并进行练习以提升学生能力。通过课前探究活动,学生们对周长已经有一定的认识,此时教师的工作则是在此基础之上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归纳。然后在展开相应的练习,其目的并非复习,而是要拓展学生的知识与思维,使其通过练习,知识能有更大的提升。

更多推荐

学生,教师,知识,进行